白屈菜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鬼子进村,为何没人在井水和食物里下毒
TUhjnbcbe - 2021/8/10 16:00:00

来源:天涯论坛

抗战期间,日军经常下乡扫荡,进了村子肆意烧杀抢掠,看电视剧总是有人愤愤不平的说:要是我,就在井水和食物里下毒,毒死这帮狗强盗!这种给敌人投毒的方法,难道抗战军民想不到吗?为何我们几乎见不到相关的记录?人类战争中的下毒史很悠久。毒菌、毒草和毒虫,锑、铜、砷、铅等有毒矿物质,天花霍乱鼠疫等病菌,都曾活跃在人类古代战争中,给敌人造成极大杀伤。蒙古人西征时,曾经在攻城战中用抛石机投入死于鼠疫的士兵尸体,直接导致了欧洲的黑死病,美洲的西方殖民者,也曾用沾染天花的衣服送给印第安人,造成当地人大量死亡。二战的苏德战场,德军一开始攻势凌厉,后撤的红军就焚烧粮食,在井水中下毒,尽一切可能给德军造成麻烦。那么,中国战场上为何很少出现给日军下毒事件?是中国人不擅长毒杀敌寇吗?其实,早在北宋,中国就有一本著名的兵书《武经总要》,里面提到了“守城之法”:“凡寇贼将至,于城外五百步内悉伐木断桥,焚弃宿草,撤屋烟井,有水泉,皆投毒药。”抗战中,无论是东北还是东南,中国军民坚壁清野,伐木断桥、藏匿粮食、自毁物资一直在做,毒杀日寇肯定很多人尝试过,但效果甚微,其中原因何在?首先,下毒说起来简单,在当时吃饭都吃不饱的生活水平下,毒物本身就是很奢侈的东西。民国时的人服毒自杀,一般是吞鸦片和砒霜,致死率都不怎么靠谱,而且大批量购买都价格不菲,至于顶级毒物鹤顶红、断肠草,更是民间罕有之物。自古以来,对于敌人军队大规模的投毒,除非是国家和军队行为,光依靠老百姓自己,只是杯水车薪,很难见效。第二,大家千万别把日本鬼子当成只会说“八格牙路”和“花姑娘”的蠢货,真实的二战日军,是武装到牙齿的近现代化军队,绝不会轻易中招。当时,日军对中国战场的熟悉和了解程度,远超今人的想象。通过大量的间谍实地考察,日军一线部队的情报工作非常精准。比如中国军队曾缴获过一本日军的《野战骑兵排长必携》手册,手册上居然连中国当地的泥土粘着力、村里有几口井和水井的出水量都一清二楚。日军每个军和师团配备专门的防疫给水部,其基本职责就是防止疫病和确保净水。日军中的军医和技术人员承担侦察水源、收集疫情、病源检验、验水消毒的任务,如果到了陌生的环境,日军士兵绝对不会不经检验就饮用当地井水。他们会将检测过的水源配以军用野战过滤器饮用,更不会贸然吃中国老百姓的熟食。这一点,我们其实从老照片能看到:日本兵进村,除了抢粮食,最喜欢抓活禽活畜,摘新鲜瓜果,而这些东西是难以下毒的。说日本鬼子最喜欢吃鸡不一定准确,但鬼子抓鸡吃是最没有风险的。此外,侵华日军对抵抗军民的报复,一向凶残严酷,一旦发现有人下毒,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血腥屠村,这也是很多人忍气吞声不敢行动的原因。中国军民极少投毒,反过来,日军却是投毒大户。由于资源贫乏,军力有限,日本是二战期间研究毒气和细菌武器最积极的国家。臭名昭著的部队,还有部队、部队、部队、部队等。他们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建立了5大细菌战基地,疯狂地进行细菌战屠杀中国人民。前文说的“防疫给水部”,另一个角色就是日军的细菌战部队。日本《井本日志》上记载,日军年在浙江的细菌战,使用飞机投撒伤寒、霍乱、鼠疫等细菌至少8次以上。释放毒气、给水源下毒,更是日军的保留项目。蒙满边界的诺门罕战役后,日军就曾对苏蒙军队实施细菌攻击,用各种传染病菌污染水源。中国战场上,日军大面积释放毒气,在井水中播撒带病菌的衣物、尸体,更是家常便饭。最后,说一个抗战中成功的投毒事件:南京毒酒案。年6月10日,由国民党军统局策划,在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工作的服务员詹长麟,在日伪高级头目的一次宴会中,往酒内投毒,觥筹交错间毒倒一片,日军中将山田乙三、大汉奸梁鸿志、温宗尧等多人中毒,两个日军书记官毙命。毒药是军用氰化钾,行动是军统的绝密策划,这才一举成功,只可惜就算这样,日伪大头目都没毒死。说到底,战争还是要靠剑与火的死磕,毒死日本鬼子的传奇,留给抗日神剧的编剧吧。年10月在南京,我从抗战史专家口中知道了这件事。这起发生在年夏天南京的日伪要员中毒事件,曾在大后方造成轰动,陪都重庆的报纸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连续报道。要知道年正是全面抗战的第三年,之前中国军事上节节受挫(全国几乎无可战之军),政治上投降俱乐部(以汪精卫为首)鼓噪活跃,国际上孤立无援(英美奉行绥靖政策,苏联军援实为坐视中日苦斗,以免除日本人对其远东威胁),抗战似乎走入死角。人在走背字的时候,往往需要一剂强心剂来抖擞精神,人如此,国家亦如此。投毒事件一如一石投入死水,在当时社会心理上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实际杀敌的功效。江苏省委宣传部曾在上个世纪90年代出版了一本名为《群英谱》的文史资料集。年12月,我在其中看到了一篇千字小文,重又提到了六十年前的那起毒酒事件。这篇小文的作者是南京一个普通街道干部。他说他是多年前听小区里的一位老人说起这件事情的。走进这位93岁老人的家,他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不能报道,日本领事馆知道了不得了,他们要鬼出电入我的。”他的儿子说,老爷子现在有些老年病,有时神智不清。这就是一位刺杀行主人公——年毒酒事件的投毒者。虽然事情过去了这么长时间,记忆仍然刻骨铭心。平静下来后,这位辛亥革命后两年出生的老人开始回忆:“我叫詹长麟,那毒是我下的。”詹长麟年加入蓝衣社,在日本领事馆潜伏5年后,得到了上级投毒批示,从此一生坎坷。有两个细节记忆犹新:1,老人谈了两个小时,几乎没有喝水,当我让他喝口水时,文斌阻拦住了,他说:“我父亲投毒以后,从来不在外面喝水。”2,詹长麟曾谈到他毒死的日本书记官平时和他私交还可以,我问他后悔不后悔,他用拐仗使劲剁着地说:“我是诚心诚意杀他们的,我是中国人啊,我要报仇呀!我要我的祖国呀!”当时在场的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血直往上涌。“诚心诚意杀人”,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詹长麟投毒后,全家亡命天涯,备尝离散之苦,付出巨大代价。我想,在投毒的一刻,他是做好了这个心理准备的,而在抗战后所付出的代价,他肯定没有准备。

世事沉浮,他只能沉默应对。詹长麟内向沉稳,信念坚定,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豁达,这也许是他虽经历磨难却得以长寿的原因吧!“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他身上早已练就了适度、协调、温和的本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鬼子进村,为何没人在井水和食物里下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