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我省部分地区出现
因误采误食有毒植物而导致
人员死伤的食物中毒事件。
6月3日,我县杏花镇某村村民共6人,由于自行上山采摘、食用野生蘑菇禾花菌(其中掺杂与禾花菌外形相似度较高的有毒杂菌),致使出现腹痛、腹泻、呕吐等中毒症状。为避免我县再次发生类似事故,封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在此温馨提示:
每年春夏两季是断肠草、毒蘑菇等各种野生有毒物种生长的旺盛时期,相应也是民间食源性中毒事件的高发期。毒蘑菇与食用菇形态相近,往往没有明显的区别特征。一些常用的药材与某些毒性极强的药材(比如常见的金银花与断肠草)也极为相似,从外形、气味和颜色上仅凭经验难以区别。误采误食此类有毒物种后,其中所含有毒成分会引发不同程度的急性胃肠炎、致幻、溶血、过敏、肝损伤等症状,甚者导致呼吸与循环衰竭,危及生命。历年来,我县因误采、误食有毒菌类、植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为此,请广大市民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蘑菇和中药材;在自制药酒和利用中药材煲汤前,一定要详细了解有关药材的知识,从正规渠道购买药材,以确保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旦发生因采食有毒菌类、植物等引发的食物中毒,要及时就医。中毒后,应及时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浓盐水,可将手指伸入咽部进行催吐,以尽量减少毒素吸收,医院救治,不要私自服用所谓“解毒药”,以免延误救治,危及生命。遇到这些东西一定要注意!
小编提醒,
有些毒菌和食用菌的
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
对已知剧毒种类和经常引起中毒的
毒蘑菇要特别提高警惕。
其中,中毒死亡概率最高的是鹅膏属的种类,其主要特点是担子果伞状、肉质,菌盖常被各式菌幕残余,有菌托(有时菌托不明显,成为菌柄膨大的基部)、有或没有菌环,菌褶白色,地生,常与壳斗科的植物共生。
环柄菇类也属于剧毒类,其特点是长在有杂草等腐烂有机物的地上,菌褶通常为白色、浅黄色至淡黄绿色,有明显的菌环。
另外,长在牛马等畜粪上的蘑菇,毒菌的比例相当大,请勿采食,有毒植物附近的食用菌种类也不能采食。
来源:封开发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