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肠草
2中药民间故事
民间传说乾隆皇帝三下江南,微服察访,他为的是设法到海宁去看望一下自己的亲生父母且又避人耳目。一路上,众多大内高手在暗中保护,他昼行夜宿,鞍马劳顿,对人间旅途之苦颇有领略。
这一天,他来到了镇江。在一家客店投宿后,乾隆辗转不能入睡,身上感到奇痒难熬,他便披衣起床,去了一家草药铺,一中年人持烛为乾隆开了门。“恕小生深夜打扰,求先生配点草药。”年轻儒雅的乾隆像个富家公子一样上前行礼。“客官请坐,反正我还未就寝。”主人答。乾隆借着灯光一看,这位草药先生深夜还在抄写药书,可见是个勤奋之人。主人为乾隆沏上茶,两人便攀谈起来,无奈乾隆身上各处时有奇痒,忍不住要去抓挠,又怕失礼,于是将自己的病症先告诉了草药郎中。这郎中先生十分认真地检查后,告诉乾隆说:“你患的是疥癣,民间又叫疥癞疮,是皮肤病中的一种顽疾,能治,但需遵医嘱:用药后不能用手直接抓痒,更不能入口,因为此草药有剧毒。”“先生能告诉我此草药的名字吗?”乾隆好奇地问。“叫‘断肠草’。相传当年神农尝百草,遇到了一种叶片相对而生的藤子,开着淡*色小花。他摘了几片嫩叶放到口中品尝,刚嚼碎咽下,就毒性大发,还没来得及吃解毒药,神农的肠子已断成了一小段、一小段的。这种令神农断肠而死的藤子,就被人们称为‘断肠草’。”郎中告诉这位好奇的年轻人。
乾隆的顽疾被治愈了,他重赏了这位郎中,又挥毫为其草药店写下了“神农百草堂”几个大字,自此,它便名振大江南北。
3别名和来源钩吻、大茶药、大炮叶、*花苦蔓、*猛菜
4产地其分布于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中南半岛、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也有,主要生长于丘陵、疏林或灌丛中,喜欢生长在向阳的地方
5性状鉴别叶如葛,赤茎,大如箭,方根*色。或生会稽东冶。正月采。《南方草木状》:冶葛,毒草也,蔓生,叶如罗勒,光而厚,一名胡蔓草。《雷公炮炙论》:钩吻治恶毒疮效。其地精杀人。采得后捣绞自然汁入膏中用,勿误饵之。《别录》:钩吻,折之青烟出者,名固活,甚热,不入汤。生傅高山谷及会稽东野。
6性味归经苦、辛,温。有大毒。
7性能特点本品剧毒,根和叶(尤其是嫩叶)毒性最大。误服后极易引起中毒,甚或致死8功效主治
疥癞;湿疹;瘰疬;痈肿;疔疮;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神经痛。
9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10注意事项毒性强烈,不可口服。禁止内服
11药理断肠草性味归经苦、辛,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攻毒拔毒,散瘀止痛,杀虫止痒。外用治皮肤湿疹,体癣,脚癣,跌打损伤,骨折,关节痛,痔疮,疔疮,麻风。还可杀蛆虫、孑孓。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注意事项:禁止内服。
备注:由于药品含多种极毒的钩吻碱,误食能致命。中毒后引起晕眩,咽、腹剧痛,口吐白沫,瞳孔散大,下颚脱落,肌肉无力,心脏及呼吸衰竭而死亡。
12断肠草妙用“钩吻”,又有“断肠草”、“大茶药”等别称,其主要活性成分为生物碱类,钩吻素甲是其中重要成分。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就有将钩吻提取物,主要含有钩吻素甲和钩吻素子,用于治疗癌症疼痛有效的临床报道,但缺乏系统的研究。张敬杨采用大鼠骨癌疼痛模型,历时三年深入研究了钩吻素甲对癌症疼痛的镇痛作用及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钩吻素甲对骨癌疼痛具有强效的镇痛作用,且与吗啡不同,长期给予钩吻素甲不产生耐受。这一结果有力支持了钩吻素甲在临床上治疗癌症疼痛的有效性,为开发钩吻治疗疼痛提供了临床前研究基础。张敬杨进一步证明钩吻素甲的镇痛作用是通过激动脊髓神经细胞上α3甘氨酸受体产生的。α3甘氨酸受体是中枢神经系统下行抑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疼痛的一个重要靶点。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