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武,止戈也,有人理解为以暴止暴。
其实这样的理解是偏颇的。古代的止,与趾相通,也就是说,这里的止是脚趾的意思。武字的本意是指,打斗时的要领是把脚站稳,即所谓的下盘要稳,这样才能取胜。我对武的理解是,执一件兵器,站着不动,看你敢上么?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也。
古代的武与戊同音通义,从丿从戈。丿意为“不”,为拒绝意。“戈”与“丿”联合起来表示“不动之戈”。我不动,你就先怂了,才是武的本意。戊位中央,与“武保平安”一致。《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载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意思是用脑子战胜蛮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制止一场暴乱,让天下太平,为武者矣。
武,是维护正义、平和的实力。以任何理由发起的干戈,都是暴力行为,是蔑武、灭武所为。真正的武,并不是战争。
但是,当别人对你动手了,要灭你的人民抢你的土地的时候,你还是要起来保卫的。这里的戈字,就要起到决定性作用。此乃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也。
拥有此等利器,可以捍卫社稷。
因为这个武字多与政权有关,故而前朝的治者,多以武来称号。
周有周武王,汉有汉武帝,魏有魏武帝,唐有唐武宗,而且凡是以武称帝的人,都还是些有本事人,都好大喜功。
那曾是一个抢的时代,用鲁迅先生的话说,抢得天下的就是王,抢不得天下的就是贼。
靠什么抢呢?
当然是武力。
抢到手之后,还得护着啊。
怎么护呢?更得有武。
2
武姓的起源究竟缘何而起呢?
一说出于子姓,以祖字或以谥号为氏。这主要是根据商王武丁而来。武丁,商王盘庚之侄,小乙之子,为商朝第二十三任君主。他少年时期遵父命行役于外,与平民一同劳作,得以了解民众疾苦和稼穑艰辛。武丁上任时,朝政很是腐败,国力也很敝弱,他任用刑徒出身的傅说担任宰相,将商朝治理得很好。《墨子·尚贤》载:“昔者傅说被褐带萦,庸筑于傅岩,武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使之接天下之政,而治天下之民。”
这一时期的武丁,加强集权统治,并不断向四方扩张,征战了许多土地,尤其是北方的羌族,让商王朝一下子强大了起来。
他的子孙们,由此而姓武。
一说出自姬姓。公元前年,犬戎入侵西周,周幽王被杀,周的京都也遭破坏。周幽王的儿子宜臼受申、许、鲁等部分诸侯拥戴,在申即位,后迁到雒邑,历史上称东周。宜臼就是周平王。他的子孙后来姓武。
一说出出自以国名。据《世本》《万姓统谱》载,夏时的大臣武罗被封至武罗国,后国亡,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武姓。夏时的事,只不过是个传说。
一说出自邑名。据《风俗通义》载,汉朝有武强王梁,封地在今河北省武强县,其后代因封地武强称为武氏。
另外还有出以武字开头的复姓。如武安氏和武疆氏,由复姓简化而来。如周顷王之孙姬满曾被封于武疆,子孙以封邑名为氏,称武疆氏,后简姓武。战国时,秦将白起因功封为武安君,其后子孙以封爵武安为氏,称武安氏,后简姓武。
唐代的冒姓被赐为武姓。据《唐书》载:唐贺兰敏武士之嗣,冒姓武。武则天姓武,自然就会有许多人争着姓武了。
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人的复姓改汉姓武的:如满族的武聂氏、武佳氏、武库登吉氏,鄂温克族吴立西氏,彝、蒙等族的其他复姓,有的改成了武姓。
3
武家的名人多,但相比于其他大姓,对这个社会有巨大贡献的,还真不算太多。
在我看来,有两个人是必然要记录于此的。
他们一个身为帝王,一个贱为乞丐。但其对于世界的影响,几乎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武则天和武训。
4
前一阵,广西的钦州闹了个大笑话,原因是想认领武则天她妈的所在地。
唐时,钦州乃蛮荒地,一些犯了错的官员,就被流放于此。武则天的亲家韦玄贞,也就是唐中宗的老丈人就被流放钦州。这段时间,对于韦玄贞一家来说,真的是一场灾难。《资治通鉴》卷中有如下记载:
初,韦玄贞流钦州而卒,蛮酋宁承基兄弟逼取其女,妻崔氏不与,承基等杀之,及其四男洵、浩、洞、泚,上命广州都督周仁轨使将兵二万讨之。承基等亡入海,仁轨追斩之,以其首祭崔氏墓,杀掠其部众殆尽。上喜,加仁轨镇国大将军,充五府大使,赐爵汝南郡公。韦后隔帘拜仁轨,以父事之。及韦后败,仁轨以*与诛。
也就是说,韦玄贞死了以后,当地的酋长想要娶韦家女儿,可韦夫人却不同意。你不同意就灭你家门,不仅杀了夫人和女儿,连家中的四个儿子也一并干掉了。
这样一个蛮荒之地,武则天她妈能在这么?
一个民间传说,地方政府是不可以当真的。
荒唐之处还在于,当地竟然成立了一个办公室,为武则天她妈办公室。
古语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武则天当了皇帝,武三思、武承嗣们沾了光是可以想见的。没想到到了今天,她妈还要被人抢。
抢也正常,成立个办公室就很有点黑色幽默了。
5
对于武则天的评价,历来众口不一。
让一个女人当皇帝,在男权社会里是不行的。堂堂七尺须眉,脸上挂不住啊。
可是没有办法,中国的男人就是腰软,顶不起江山社稷。
她才当政那会,就冒出个傻缺骆宾王来,提着脑袋写了篇《代李敬业讨武曌檄》。
骆宾王显然是有才的,文章也写得很犀利。武则天看了以后,感叹道:“有如此才,而使之沦落不偶,宰相之过也!”意思是,这么有才的人,没被提拔重用,是宰相的过失啊。
但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故而其对于武则天的评价,还是相对比较积极正面的。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的《资治通鉴》,对武氏就开始了严厉的批判。
到了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更直接说她“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阳刚委地,阴柔隆起的时代,怪人家女人当政,男儿们为什么不反思自己呢?
6
有一句话说的好,所有的女汉子都是被逼出来的。
假若唐高宗哪怕有一丁点儿能力,假若他能哪怕有一丁点儿祖上的威力,又哪能轮得上武氏耀武跋扈呢?
有个不争气的皇帝老公,眼看着江山社稷需要治理,这个女人于是决定自己上。
不可否认,武氏是善治国的。她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重用了一大批如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
在武则天的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安妥、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她的亲力亲为,也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
如此看,武则天对中国历史是做出过巨大贡献的。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她是个女儿身。
女人怎么能称帝呢?
而且,她还把老李家的唐改号为周,这显然就是篡逆啊。
而且,在其主政初期,大兴告密之风,重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等,就更是令人所不齿了。
而且,她敢公然违反传统的礼教,身为女子,竟然拥有不少男性嫔妃(即男宠),还公开与多名男性欢好,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所以,后世的史书都对她大加鞭挞,直斥其阴险、残忍、善弄权术。
与前世的妲己、褒姒、吕后相联系,大家不由地得出个结论:自古红颜多祸水。
可大家有没有想过,你为什么要喝这祸水呢?
如若不喝,岂祸可有!
7
现在得说一说武训了。
武训原本不叫武训,他甚至连个名字都没有,因为在家排行老七,故被人称作武七。
武训的名字,是朝廷的嘉奖。
也就是说,这是他死了以后,官方给他追赠的名字,取“垂训于世”之意。
武训年12月5日(即道光十八年农历十月十九日)出生在山东堂邑县(今属冠县)柳林镇武家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7岁丧父,求学不得,开始乞讨为生。
14岁后,武训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但他每每遭受欺侮,甚至雇主因其文盲以假帐相欺。他干了三年工,雇主却谎说三年工钱已支完了。武训想争辩,又被诬为“讹赖”而遭到毒打。他气得口吐白沫,病得三天不食不语。
由是,他感受到了文盲的苦楚,于是决定行乞兴学,20岁时当了乞丐。
一个年纪轻轻的叫化子,开始实施他的庞大计划。
8
田野上,乡陌间,一个头发脏乱,面目污黑,烂衣遮体的叫化子在踽踽独行。但他很快乐,一边走一边唱着自己编的歌谣,四处乞讨。几年下来,这个苦并快乐着的乞丐,足迹所至,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
每次讨得较好的衣物和饭食,他都要设法卖掉换钱。他自己,则像一个苦行僧一样,只吃最粗劣的食物。为了讨到更多的钱,他有时像个江湖杂耍艺人一样表演锥刺身、刀破头、扛大鼎等节目,甚至吃毛虫蛇蝎、吞石头瓦砾,以取赏钱。他还将自己的辫子剪掉,只在额角上留一小辫,装扮成戏里的小丑模样,以获得别人的施舍。别人让他学驴叫,他就真学,还在地上打几个滚,装成驴的模样。
农忙时,他还经常给富人打短工,过着边乞边佣的生活。
要到钱没地方放,那个时候又没有银行。怎么办呢?他听说本县有一位叫杨树坊的举人为人正直,名声很好,于是就上门求见。杨树坊见他是个乞丐,便拒而不见,他便在大门口一跪两天,最终感动了杨举人。武七把乞讨积钱、兴义学之事向杨举人叙述了一遍,杨氏大为感叹。他不仅答应帮武训存钱,并且表示要助他办学。
为了办学,他用讨来的钱放贷款,让钱生钱。
而他自己,却一生未娶妻,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办学上。
9
年(光绪十四年),武训花钱余吊,在柳林镇东门外建起了第一所义学,取名“崇贤义塾”。他亲自跪请有学问的进士、举人任教,跪求贫寒人家送子上学。当年招生50余名,分蒙班和经班,不收学费,经费从武训置办的学田中支出。
每逢开学时,武训先拜教师,再拜学生。置宴招待教师,请当地绅士相陪,而自己站立门外,专候磕头进菜,待宴罢吃些残渣剩羹即去。
平时,他常来义塾探视,对勤于教事的塾师,叩跪感谢;对一时懒惰的塾师,跪求警觉;对贪玩、不认真学习的学生,下跪泣劝。在武训的感召下,义塾师生无不严守学规,努力上进。
年(光绪十六年),武训资助了证和尚吊钱,又在今属临清市的杨二庄兴办了第二所义学。
年(光绪二十二年),武训又靠行乞积蓄,并求得临清官绅资助,用资吊于临清御史巷办起第三所义学,取名“御史巷义塾”,它就是今天的山东省示范学校临清“武训实验小学”。
也就在这一年,武训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含笑病逝于临清御史巷义塾,终年59岁。《清史稿》载:“(武训)病革,闻诸生诵读声,犹张目而笑。”
师生闻之,哭声震天,市民闻讯泪下,自动送殡者达万人。当地人遵其遗嘱,葬之于柳林崇贤义塾旁。
今天我们回想此人,感觉他是个有担当的人,是个能将政府的责任担于自己肩上的人。他让我想起了孟子的话,虽千万人,吾往矣。
受尽辱讥全不顾,只留责任在人间。
其身为乞丐,却盖比侯爵。
10
每个姓氏中,都有一些伟大的人。
武氏之中的能人不少,但相比于这二人,光芒要黯淡得多。
或许有人会说,你写的这两个人,一个是专制皇帝,一个办的学也只学腐朽儒经,没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但我想说,你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历史中去评价。每个人都不可能超越他所处的历史时代。而每个历史人物,都会受到他时代的制约。
即使在当下,有许多人不还是活在古代么?
一个女人,一个男人;一个皇帝,一个乞丐,有如两轮日月,在历史的穹顶上熠熠生辉,把华夏大地照得彻亮。
老武家能出这样两个人,足以感到百倍的骄傲。
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