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治愈专题1:抽动症可以自愈么?
现在很多家长提倡自愈,通过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来,改善亲子关系来康复。在这里,我先插播一下我的观点:
如上面分析,如果确实是因为孩子平素压力大,紧张,焦虑,无从排解这些因素引起的,改变亲子关系之后,孩子确实会有缓解甚至康复,特别是发病一个月之内的,只要属于以上诱因,抓紧排除掉,孩子可以不用服用任何药物,立马康复,且后续不会复发。
问题是,这毕竟只是一种因素,引起抽动的不仅仅有这一种因素,就像感冒有风寒、风热,积食,还有西医的细菌性,病毒性等多种类型一样。如果仅仅是因为发病早,发现及时,碰到好的西医,建议不用吃药,改变亲子关系后,果真康复了,就觉得这是灵丹妙药。可以推而广之,号召不用吃药,号召自愈,那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更有甚者,凭着一腔热血,强调无视孩子症状,强调不吃药不会耽误孩子。那么,如果这么说的人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我们可以姑且听之。但是作为孩子家长,我们必须设身处地的为自己孩子着想:如果孩子将来真的不好怎么办?谁来负责?这些鼓吹者会负责么?天天看着孩子抽抽不难受么?学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危险就会自己解除?
当我们知道抽动症之后,再仔细看看身边的人,为何这么多挤眼的,歪嘴的,为什么这些人没有自愈?为何几乎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人,咱每个人都能碰到,说明得抽动的概率已经很高了。何况早先社会没这么多电子产品,没有这么多诱发因素,他们也没自愈。
如果借助中医等手段,可以2~3个月内恢复;依赖自愈,可能要5年,那如何选择?
5年,想想孩子会多痛苦,会遭受多少压力?嘲笑,心里会多自卑?如果耽误学习怎么办?如果万一康复不了,找工作受影响怎么办?找不到好对象怎么办?这些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作为家长,哪种方案更好,更合适,一定要有主心骨,一定要反复权衡的,至于采取那种行动,完全在于家长自己。还是那句话,自己的孩子自己疼。千万别被一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带到沟里去。
所以,这个病特别考察家长的判断能力。
至于会不会自愈,在案例分析中发现,1个月之内发现并积极排除诱因的,不用吃药,完全可以自愈,2个月内,采用中医按摩,泡脚等保守调理方法,也可以不用吃药康复。一旦超过3个月,基本上需要借助药物治疗。问题是,能够在1个月内发现并排除诱因的比例非常小。因为才开始的眨眼等症状很少有家长往这方面想,只有等身体抽动了才重视,但这个时候,基本几个月过去了。
另外,西医讲,这个病在进入青春期之后,大部分会自愈,确实,很多孩子在年龄大了之后,比如15岁后,自身活动量大,身体正气足,确实没有任何症状表现。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孩子40岁之后呢?
我这个问题不是白问的,我身边有朋友,20到30来岁没看到任何表现,现在到了40岁了,眨眼歪嘴非常厉害,我当初觉得很奇怪,当懂了抽动症之后,我知道为什么了。当然,这不是个例,我身边有2个这样的例子。
所以,我只能有限认可西医的说法,对青春期自愈保留自己看法。还是那句话,自己孩子自己疼,采用何种选择,是家长的自由,作为负责任的家长,应该多方打听,积极学习,反复斟酌。切不可认准一个错误路子走到黑。
抽动症治愈专题2:抽动症确诊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在多个抽动交流群里,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说今天医生给开了CT,花了多少多少钱,然后归总一句:被坑了。最初的时候我都出来说两句,解释这个检查是必要的,后来见得多了,也懒得再讲。在我的观念里,多数西医本着宁可错杀,也不放过的精神,肯定是检测项目给你列一堆。不管家长如何抱怨,反正医生给你开了,检查做了,能排除其他疾病,这是好事啊。家长认识不够,医生没时间解释,中间有个误解抱怨一下也正常嘛。发泄发泄就可以了。
可是后来,我和部分家长交流做过哪些检查项目的时候,才发现不对啊!医院连基本的血液检查都没做,单凭症状就判定抽动症,然后开一堆西药给孩子。我非常震惊!到底是医患关系紧张导致医生不敢开检查,还是医生认识不够?于是我就百度了一下,结果一搜更是吓一跳,在一些专业医疗网站上,很多医生竟然连抽动的检测项目都说不出来,更有甚者把抽动和多动混为一谈,可见大家对抽动症的认识有多缺乏。
所以,写一篇文章来归纳抽动检查项目非常必要。这倒不是站在医生角度,我写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提醒家长,面对抽动,我们应该做哪些检查,排除哪些疾病,然后才能确诊抽动症,不因误诊而耽误孩子治疗。
第一:血液检查、
主要检查项目:抗链“O”、C反应蛋白,血浆铜蓝蛋白,血沉。这几个项目主要排除疾病为:
1)链球菌感染引发的风湿性舞蹈症,通过抗链O和C反应蛋白确认。
风湿性舞蹈症介绍如下,内容来自网络:由ThomasSydenham()首先描述,是风湿热在神经系统常见表现。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临床特征是不自主舞蹈样动作,约2/3的患者为5~15岁儿童,病前常有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等A族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早期症状常不明显,不易被发觉,表现为患儿比平时不安宁,容易激动,注意力分散,肢体动作笨拙,手中所持物体经常失落和步态不稳等。经过一定时期后即出现舞蹈样动作,表现挤眉弄眼、撅嘴吐舌和扮鬼脸等;肢体出现一种极快、不规则的、跳动式的和无意义的不自主运动,与习惯性或精神性痉挛呈刻板式者不同。上肢各关节交替伸直、屈曲和内收等,下肢步态颠簸、行走摇晃、易跌倒,躯干表现脊柱不停地弯、伸或扭转,呼吸可不规则。伸舌很难维持,舌不停地扭动,软腭或其他咽肌不自主运动。情绪紧张、技巧动作和讲话时症状加重,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常可在2~4周内加重,3~6个月内自行缓解。
2)肝豆状核变性,血浆铜蓝蛋白和肝功确认。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由Wilson在年首先描述,故又称为Wilson病(Wilson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以铜代谢障碍引起的肝硬化、基底节损害为主的脑变性疾病为特点,WD的世界范围发病率为1/~1/,本病在中国较多见。WD好发于青少年,男性比女性稍多,如不恰当治疗将会致残甚至死亡。WD也是至今少数几种可治的神经遗传病之一,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症状表现主要有,舞蹈手足徐动型,多于儿童、少年期起病;表现为挤眉、弄眼、扭鼻、咂嘴、摆头、扭颈等头面部不自主运动或/及四肢多部位扭转、舞动等异常运动,临床表现酷似小舞蹈病。肌张力减低或轻度铅管样增高不等。随病程进展,常可能转为典型肝豆状变性型。在病程中都程度不等地伴有情绪不稳、性格暴躁或主动性减少等症状。而其中,精神障碍型主要症状如狂躁或抑郁、有丰富幻觉或/及妄想,可有拒食、毁物、自伤、伤人等行为。
3)血沉,排除铅等重金属中毒。
这个中毒引发的动作和抽动还是有区别的,但作为血常规的惯有指标,多查一个指标是好事情。
第二,脑部和颈椎CT或者磁共振检查
脑部检查:主要是排除颅内肿瘤或其他占位性疾病压迫神经组织造成的抽动症。这个检查必须有,即便费用稍高,即便医生不给你开,你也要争取,因为任何脑部的疾病都不是小事情,发现的越早,影响越小,越好治。当然,医院做,因为对片子的正确解读,需要非常专业的医学知识。
这个非常少见,但是为了安全期间,请不要在乎那几个钱,一定要做。
颈部检查:主要是排除颈椎轻微错位,压迫神经造成的抽动症。这个也是非常必要的检查,临床上发现的不多,但还是非常有必要做。
第三,脑电图,主要排除癫痫。
正常情况下,癫痫的发作会突然倒地,口吐白沫,所以没有这个发病史的,孩子基本不会有癫痫,但是,还是为了安全起见,必须做这个检查,万一还没发展到疾病发作呢?
第四,微量元素检测
这个主要排除微量元素缺乏及重金属超标。比如钙,锌,镁等缺乏有可能造成的抽动,我们前文已经分析过。但是,话说回来,即便是血液钙含量正常,也并非不缺钙,有可能越高越缺,钙只有有效沉积在骨头上才可以。很多家长在补钙的同时,没有补充维生素AD,造成不能有效吸收,血钙含量高。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这个检查具有很好的参照意义,无决定意义,很多专业的医生不会开这项检查。作为家长,开了挺好,可以看看孩子缺什么。
其他检查:
比如尿常规,肝功等,这些检查医生一般不会直接开,都是在上述指标出现问题的情况下,才可能开,以做进一步确认,但有的医生可能想一次查清楚,会开,所以这个完全看医生。费用也不高,查查不是坏事。
医院做一系列的儿童行为能力测试,这是地方特色,很难直接评判要有还是不要有。比如我,我自己弄了个评测问卷,超过道题目,可以给抽动分型,除了我之外,医院都没有。我觉得是首创,挺好。
总之,关于这个话题,就分享到这里,为了孩子,多做些检查不是坏事,请理解西医的初衷。如大家碰到医生给孩子开了上述血液,CT、脑电图检查,说明这个医生非常负责。大家千万别以为被坑了。
抽动症治愈专题3:如何找靠谱中医
找好中医开药,家长自己采取泡脚,按摩等传统中医方法,可以较快治好抽动。这已经被几十例实践证明。如果我们决定采用上述中医思路,如何寻找靠谱中医就变得非常重要。须知看病不择医,不如不看!这篇文章,就聊聊,如何把凤毛麟角般的明医给找出来,且给我们开好方子。
我总结下来,就八个大字。德,才,方,价!礼,法,辨,诚!
前4个,是从大夫方面评价,后4个,是家长的注意事项。
首先从大夫方面讲:
1,德
是指医生的品德要好。做人,德是基础,医生尤其如此。病人千里迢迢跑来看病,非常不易。待人接物,和蔼可亲,不厌多问;辨证组方,祛病为本,选最适合药物,是对一个医生品德最基础的要求。
没有品行,光想着开大方、贵方赚钱,那么,肯定治不好病。举个例子,我之前在给大家分析方子的时候,发现某个医生的组方非常科学,问了家长,说是托人找的。想到医生水平在那里。于是就推荐群里家长去看,结果,就开了一大堆贵而不管用的中成药,从此再也不敢介绍别人去。
医院,为何有的医生一号难求,为何有的医生门可罗雀,除了工作年龄这些不讲,说白了就是水平和品德的问题。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一个医生怎么样,会比较容易通过网络查找出来。
2,才
是指有才华,能看好病,这可以从如下几方面识别。
(1)看头衔:医生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的分别,一般情况下,排除年龄因素,主任医师水平高于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
医生的等级分别,是医院对其水平的认可,如医院带来客流,医院很大程度上不会因为年龄大而聘请他为主任医师。
(2)看号是否好挂:有才就是能看好病,这种医生的号往往非常难挂,放出来就挂满。物以稀为贵,好医生大家都抢号。
3,开经方
经方是指汉代以前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方剂,以张仲景的方剂为代表,是久经考验,疗效显著的方子。对患者来讲,识别经方比较困难,但是数数多少味药还是比较容易的。经方组方简单,用药味数较少,一般不超过16味。
如果一个医生开药超过20味,就要高度警惕,超过25味,可以直接弃之不用。用药多说明这个医生对治病完全没有把握,只是罗列一堆药物提高命中率而已。但是,中医看病是辨证求本的,不适合散枪打鸟。
4,价优
根据现在的行情,一般7副药的价格在到间,都是正常的价格,如果7副药超过,那医生可能考虑药品提成大于治病本身。要知道,现在社会压力大,中医收入很低,适当增加收入无可厚非,但是过分提高价格,医生的心思已经不在治病上了,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