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周五随机测注意啦中综超易
TUhjnbcbe - 2020/12/6 13:57:00
白瘕风会出现什么状况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40321/4358317.html

1

多选下列各项中,循行分布于胸腹部的经脉有

A.足少阴经

B.足太阳经

C.足阳明经

D.足厥阴经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CD

ACD足三阳、足三阴经在躯干部的循行规律:足三阴经则均行于腹胸面,故而循行于腹胸面的经脉,自内向外依次为足少阴肾经(A对)、足阳明胃经(C对)、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D对)。

足阳明经行于前(胸腹面),足太阳经行于后(背面)(B错),足少阳经行于侧面。

趣记:肾胃脾肝(神味饼干)

2

多选亡阴证的临床表现有:

A汗粘如油

B身灼肢厥

C舌红唇燥

D脉虚数疾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CD

亡阴_热盛邪热久留大量阴液消耗久病长期损伤阴液

汗热,味咸,如油。四肢温和,舌红干,洪实或躁疾,按之无力,肌热,气粗,渴喜冷饮

3

多选*连的主治证是

A:痈肿疮毒

B:湿热泻痢

C:消渴证

D:湿热呕吐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BCD

*连(苦,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2~5g)

清热燥湿——湿热痞满,呕吐,泻痢(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

泻火解毒——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心悸不宁(*连解毒汤)

胃热呕吐吞酸、消渴、胃火牙痛(左金丸,清胃散)

痈肿疔疮,目赤肿痛,口舌生疮(*连解毒汤,清心导赤散)

湿疹湿疮,耳道流脓

凉血止血——血热吐衄(泻心汤)

趣记:*连在中泻火清湿热,还能凉血止血。

趣记:*连在中泻火(泻火解毒)清湿热(清热燥湿),还能凉血止血。

注意:大苦大寒,脾胃虚弱寒者忌服,苦燥伤阴,阴虚津伤者慎用。

特点:①生*连清热燥湿泻火,炒用缓其寒性,酒*连善清上焦火盛,姜*连善清胃和胃止呕,萸*连善疏肝和胃止呕。

②为治心火亢盛之烦躁不寐、胃热呕吐、胃火消渴以及肝火犯胃呕吐吞酸之良品。

③善清中焦湿热,治湿热泻痢要药。

④清心火的药:*连、竹叶、木通、栀子、郁金、犀角、丹参、莲子心、麦冬、牛*、冰片、朱砂、连翘心等

4

多选具有清热解毒利咽作用的药物是

A:射干

B:山豆根

C:板蓝根

D:马勃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BCD

射干(苦,寒;归肺经。3~10g)

清热解毒——热毒痰火郁结

消痰利咽——痰涎壅盛,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射干麻*汤)

趣记:有热毒射中了咽喉。

趣记:有热毒(清热解毒)射(射干)中了咽喉(消痰利咽)。

注意: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

特点:为治热毒痰火郁结所致咽喉肿痛之要药。

山豆根(苦,寒;有毒;归肺、胃经。3~6g)

清热解毒——火毒蕴结,齿龈肿痛,口舌生疮(与桔梗、栀子、连翘等相配)

消肿利咽——乳娥喉痹,咽喉肿痛(山豆根汤)

趣记:吃完豆豆能解毒,咽喉也不痛了。

趣记:吃完豆豆(山豆根)能解毒(清热解毒),咽喉(消肿利咽)也不痛了。

注意: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副作用,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特点:①可用于治疗湿热*疸,肺热咳嗽,痈肿疮毒。

②为治或火毒蕴结所致乳娥喉痹,咽喉肿痛之要药。

马勃(辛、平;归肺经。2~6g)

清肺利咽——风热郁肺,咽痛音哑,咳嗽(普济消毒饮)

止血——衄血,创伤出血

趣记:看马的脖子就知道咽喉出血了

趣记:看马的脖(马勃)子就知道咽喉(清肺利咽)出血(止血)了

注意:风寒伏肺咳嗽失音者不宜。

特点:①既能宣散肺经风热,又能清泻肺经实火。

②性平,热毒、风热或虚火上炎所治咽喉肿痛均可使用。

板蓝根(苦,寒;归心、胃经。9~15g)

清热解毒——温疫时毒,痄腮,烂喉丹痧,丹毒,痈肿(普济消毒饮)

凉血利咽——温毒发斑,发热咽痛(神犀丹)

趣记:清热解毒的板蓝根凉凉的喝下去咽喉舒服。

趣记:清热解毒的板蓝根凉凉(凉血)的喝下去咽喉(利咽)舒服。

注意: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特点:①与大青叶相似,大青叶长于凉血消斑,此品长于清热解毒而利咽散结。

②亦可用于外感风热表证。

5

多选左金丸中少佐吴茱萸的用意有

A.引导*连入肝经,以泻肝火

B兼制*连,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端

C.疏肝解郁,以使肝气条达

D.取其下气之用,以和胃降逆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BCD

左金丸—主治:肝火犯胃证—功效: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主症:胁肋疼痛,嘈杂吞酸,呕吐口苦,舌红苔*,脉弦数—方义:吴茱萸(佐使)——疏肝解郁,和胃降逆止呕,反制*连苦寒,引*连入肝经(ABCD对)

6

单选肺热咳嗽,甚则气急欲喘,皮肤蒸热,日哺尤甚,舌红苔*,脉象细数者,治宜选用

A.麻杏甘石汤

B.泻白散

C.定喘汤

D.苇茎汤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B

泻白散—主治:肺热喘咳证—主症: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脉细数(C对)—病机:肺有伏火郁热

麻杏甘石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主症: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则鼻煽,口渴,舌苔薄白或*,脉浮而数(A错)—病机:表邪入里化热,壅遏于肺,肺失宣降

定喘汤—主治:痰热内蕴,风寒外束之哮喘—主症:咳喘痰多气急,质稠色*,或微恶风寒,舌苔*腻,脉滑数者(B错)—病机:素体多痰,又感风寒,肺气壅闭,不得宣降,郁而化热所致

苇茎汤—主治: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主症: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腻,脉滑数(D错)—病机:热毒壅滞,痰瘀互结

止嗽散—主治:风邪犯肺证—主症:咳嗽咽痒,咯痰不爽,或微恶风发热,舌苔薄白,脉浮缓(E错)—病机:外感风邪咳嗽,或因治不如法,表解不彻而咳仍不止者

泻白散辨证公式: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晡尤甚

7

单选男,58岁。平素食少脘痞,大便不实,每于饮食不当时引发哮证,倦怠,气短,语言无力,舌质淡,苔薄腻,脉细软。方药宜选用

A.生脉散

B.四君子汤

C.六君子汤

D.香砂六君子汤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

哮证——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症状: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濡软。

辨证公式: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自汗,怕风,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

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附)气阴两虚—生脉散

中气下陷—补中益气汤

脾阳不振—理中丸

自汗畏风,肺气虚——玉屏风散

8

单选位于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桡侧凹陷巾中的腧穴是A.列缺B,大陵C.神门D.太渊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C

神门(原穴,输穴)

定位: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趣记:神门、大陵、太渊都在腕横纹,根据心经循行神门在尺侧端。

主治:①心、胸、神志病:心痛、心烦、惊悸、怔忡、不寐、健忘、痴呆、癫狂等;

②胸胁痛;

③特殊治疗:高血压。

总结:心疾+神志病+循行(胸胁痛)+高血压。

操作:直刺0.3—0.5寸。

-END-

打开淘宝扫一扫打开淘宝扫一扫

备考年中医考研执业医的小萌新们可以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周五随机测注意啦中综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