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增强贫困群众“造血”能力,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砀山县多措并举,通过基地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支持贫困户自主调整种养结构等方式,全力推进“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
识别精准。砀山县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因人而异,组织镇(园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逐户摸排,把拥有劳动力或一定规模的土地、设施、设备等可用生产要素的贫困户精准识别出来,作为具备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条件的贫困户。详细了解贫困户的收入构成、致贫原因、对政府的诉求等方面情况,以充分尊重贫困户的个人发展意愿为基础,大力宣传产业扶贫政策,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
科学规划。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砀山县围绕“一轴二带多园区”的总体布局,以黄河故道为现代农业发展轴,以省道沿线为瓜菜生态农业带,国道沿线为水果产业带,以原有产业园和产业扶贫新建设产业园为示范点,发展传统优势农业产业。根据贫困村、贫困户所具备的条件,充分尊重其发展意愿,引导其选择并发展绿色、高效的产业项目。年共实施11个到村项目,其中9个水果发展项目、1个食用菌产业发展项目、1个养殖项目;实施个自种自养项目,其中个水果产业发展项目(包括大棚与露地水果),个蔬菜产业发展项目(包括大棚西瓜、蔬菜产业),个其他产业发展项目(包括花生、中药材种植),新实施产业发展项目均为绿色高效产业。
扎实推进。每月调度各项目进度。所有自种自养项目与到村项目均在批复下达后按照时间节点进行实施、验收、认定。为进一步发挥农业特色产业扶贫资金效益,砀山县农业农村局严格遵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涉农资金管理使用规定,坚持项目实施情况能公开均公开。
指导到位。县里成立梨、桃、瓜菜、畜牧等四个特色产业专家组。印发《砀山县关于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的实施方案》,每个贫困村都选聘一名以上产业发展指导员,产业发展指导员主动到自种自养贫困户家中指导经营生产。多次开展对自种自养贫困户及有技术需求的一般农户的技术培训,全县自种自养户均参加一次以上的技术培训班,为其产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记者路杨)
文章来源:拂晓新闻网
免责声明: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联系,本人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