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关浮大、洪大、濡、滑有力。
黄芩,禀承天地清寒之气及秋之金气,独具一味苦寒,深邃入于太阴、少阴、太阳、阳明,亦步亦趋踏入足少阳。其性子清肃,如同秋风扫落叶,无余子残留,故能除邪;味苦如黄连,燥湿功力深厚,荡涤体内湿气;阴寒之力胜过热邪,成为炎热夏季的一缕清凉。故而,黄芩主治诸般热症。枯飘者有上升之象,恰似黄芩能入肺,泻肺火,消痰利气。其性上行,除风湿留热于肌表,愈恶疮、疽蚀、火疡。而坚实者有下行之理,黄芩便顺势而下,入大肠诸经,泻大肠火,养阴退阳。滋养化源退热于膀胱,愈黄疸肠肿泄痢。其药效迅猛如流水,逐水下血闭。煎服黄芩20克,感受其煎剂在体内的微妙变化。服食前双寸沉欠向上流通,左关尺浮数,口中粘腻不爽。服食后自觉有气自胸中向下直达下腹,下腹有下坠感。30分钟后双寸关伏下,双尺弦实有力,左尺较右尺明显,此乃气之降也,由寸到尺。45分钟后头觉清爽、目发沉,口中不再黏腻,胸中空旷轻快、胃中饥饿感起、觉有物聚于腹部、有便意。这是黄芩药效发挥到极致的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2小时以后左尺有力、右脉整体有弦敛之势、右寸较明显。因黄芩入胆经而下行,所以左尺有力、右脉弦敛木之象也。口中清爽、胸中轻快、胃中饥饿感皆因黄芩燥湿之故。此药以入中上焦、清肺及胆之湿热为主。总的来说,黄芩以其独特的药性、燥湿除热、清肃下行,成为中医治疗热症的良药。在服用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生理反应,更是对人体机能的一种积极调整与恢复。因此,我们应该对黄芩的药效持有充分的认识与信任,科学合理地使用它来维护我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