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苦命,其意都是感叹自己命苦,心中有苦说不尽。在温岭的箬横镇,黄连苦命的说法,源于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大鼓山下住着几十户人家,其中一户人家的男主人名叫莫度。他身材高大,力大无比,不喜欢多讲话,方圆十里都知道他以打猎为生,莫度也因此而得名。
莫度中年时,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莫虎。莫度心里期望着儿子长大后,能像兽中之王那样会有出人头地的日子,因此,他和妻子都视莫虎如珍宝,凡事尽可能百依百顺。儿子莫虎渐渐长大,却总是不务正业,到处游荡。终于有一次,莫度为了满足儿子的私欲,日夜上山打猎赚钱,结果被毒蛇咬死。从此,家境一落千丈,莫度的妻子只得靠变卖莫度生前留下的一些山珍(稀少的猎物干)度日,莫虎却依然花钱如流水,一不如意,就扬言要把母亲杀死。
这天,莫虎到了附近的一家酒店,喝得大醉,拿了店里的西瓜刀,跌跌撞撞地奔向家中,说要将自己的母亲杀死。店主慌了手脚,三步并作两步跑到莫度家中,向莫虎的母亲通风报信。莫虎的母亲听了非常害怕地躲到床下,还叫店主用棉被盖住挡在自己前面的簸箕。
说时迟那时快,莫虎手持快刀冲入母亲房间,将菜刀猛劈了下去。只听见床底下“哎唷”一声,莫虎认为母亲已经一命呜呼了,就逃往深山冷岙躲了起来。
从此,莫虎改名换姓,加入了山匪队伍。因为能说会道,莫虎深受匪首的重用,在匪寨里红极一时,之后还娶了个老婆,并生了一个儿子,生活过得很是惬意。
有一天,为了讨好妻子,莫虎决定回家变卖家产。一进院门,只见自己的母亲坐在家门口的石凳上,人瘦了一半,头发全白了,但是精神还是不错,身体也很健朗。莫虎此刻又惊又喜,非常后悔自己当初的行为。莫虎的母亲此刻也是又怕又喜,但毕竟是做母亲的,她也不计较儿子以前的罪过了。莫虎说要带母亲回去共同生活,但跟母亲讲明,到家后,她不能吐露真情,在家要叫他大爷,自己叫母亲为黄连,母亲均一一接受了。
经过好几日的行程,莫虎带母亲到了家中。与自己的儿媳妇和孙子初次见面,莫虎的母亲满脸热泪,很是激动。莫虎看见非常不高兴,对母亲使了个眼色。母亲急忙解释道:“我家一贫如洗,看到大爷家里这样富裕,怎不叫我悲伤落泪?非常感谢你们愿意收留我。”
几天后,莫虎接到匪首的命令,有事返回深山去了。莫虎的妻子也是出身贫苦,听闻老人的身世后,不分主仆,对她倍加体贴照顾,和莫虎的母亲共同生活了近半年。一天,莫虎的母亲见到隔壁的老母猪生了猪仔,老母猪喂饱奶后,小猪仔们都并排睡觉,忍不住扑在猪栏头大哭一场。
儿媳妇见到此景很是诧异,问老人:“我有什么地方亏待了你,你如此伤心落泪?”莫虎的母亲回答道:“你待我如同亲生母亲,我如果讲出实情,大爷回来,我性命难保。”儿媳妇说:“你尽管讲,我决不向莫虎走漏半点信息。”莫虎的母亲没忍住,终于讲出了实情:“猪生猪儿组头眠,我生儿子叫黄连。莫虎实际上是我的儿子……”
儿媳妇听完婆婆的诉说,两人抱在一起大哭了一场。有一句古话讲得好,“种上种,冬瓜上水桶”。儿媳妇心想,莫虎如此人面兽心,儿子以后倘若也是如此,将来自己岂不也没有出头之日。于是,她与婆婆商量一番后,设法叫莫虎将儿子带进了深山匪寨,然后自己与婆婆带上几样值钱的财物,漂洋过海到尼姑庵修行去了。
摘自《温岭民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