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来见识一下入选语文课本的故事,魅力有多大
TUhjnbcbe - 2025/5/2 13:47:00

书名:冯骥才爷爷给孩子们讲故事系列——

《挑山工》&《泥人张》

:冯骥才

:肖楚杰&撒旦君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浦睿文化

之前推荐过冯骥才爷爷的《珍珠鸟》和《捅马蜂窝》,是写人与动物的和谐自然的关系。那两本的绘者是梁灵惠,女性插画师用色柔和、细腻、温情。(具体内容看之前的笔记吧)

冯骥才爷爷的这两篇故事也是入选为课文的哟,《挑山工》的灵感来自于去泰山写生的途中所见,《泥人张》的选材来自于民间艺术。

《泥人张》:话说手艺道上的泥人张技艺非凡,他排第一的话,那就是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得远呢。在咸丰年间,他最常去的两个地方是能戏院大观楼和饭馆天庆馆,这两个地方人多,他就是为了观察形形色色的人。

有一天,他在天庆馆里吃饭,遇到了张五爷,张五爷出言不逊说传闻泥人张捏泥人不是在袖子里捏,而是在裤裆里捏吧,引来一阵哄堂大笑。可是泥人张不动声色地从鞋底抠下了一块泥巴,右手仍然在喝酒,左手在袖子里飞快捏弄着,一会儿,叭一团像核桃那么小的泥巴头像放在了桌子上,谁都能看出,那可不就是大脑袋的张五爷嘛。气得张五爷冲着泥人张离去的背影大叫,就这破手艺还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也没回地走了,但第二天,北门外街上的小杂货摊上摆出一排排张五爷的泥像,足足有一两百个,立的牌子上写着贱卖张五爷,三天后,张五爷派人花了大价钱买走了那些泥人。泥人是没了,但这个故事却传到了今天。

绘者撒旦君用色很鲜艳,画面丰富,很多大跨页,体现街市的繁华、戏台的热闹、饭馆的群生像……有点年画的感觉!

大量的对比色突出人物性格,泥人张的服装用了蓝色和黑色,显示人物的低调,大脑袋的张五爷服装用了富贵的紫色,寄出了人物的阔绰,店小二用了蓝绿色,显得干净利落。

人物的表情也可以细细品一品,泥人张在观察人时,眼神是目不转睛的,喝茶品酒时都是很淡然的表情;店小二迎客时,笑意盈盈的,眼睛弯成了一条缝;张五爷眼睛圆睁眉头紧锁,一副傲慢的样子;两个随从一副贼眉鼠眼的样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舔狗”。

《挑山工》:故事的开头介绍了挑山工的基本情况和传说故事,但是作者的故事要从他和朋友去泰山写生说起,几个文艺青年一路观赏奇景,遇到一个挑山工,矮个子,大约四十来岁,他的扁担一头拴着几张黄木凳子,另一头捆着五六个青皮西瓜。他们很快越过挑山工。可是当他们爬累了想歇歇脚的时候,竟发现那个挑山工就坐在对面抽着烟。

随后他们几乎同时起程,很快就把挑山工甩在身后,直到看不见。但当作者爬到半山腰的五松亭时,发现挑山工已经坐在古松下整理挑儿了。于是,作者上前搭讪,顺便问出心中那个不解之迷。挑山工说,你们走得快,但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是停下来呗!但俺们不能那么随便,一步一步都要踩实,一个劲儿总往前走。虽然慢,但走长了就走到你们前面了。

挑山工的几句话似乎包含着一种意味深长的哲理,一种切实而朴素的思想。游玩回来后,作者画了一幅挑山工的画放在书桌前激励自己。

这本的绘者肖楚杰用了一种粗犷的笔触画出了挑山工的朴素,国画大刀阔斧地表达出泰山的雄伟,这一本可以说更突出文字的内容,壮丽山河+辛勤朴实的人+动人的文字,可谓是相得益彰。

本来以为哲理孩子不会懂,结果读完一个故事的第二天,我在陪着孩子做作业,他上蹿下跳的,写几个字就跑了,我在催他,没想到他说,我们要像挑山工一样,不然就要被别人超过了,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道理是懂了,可是没做到知行合一。

1
查看完整版本: 来见识一下入选语文课本的故事,魅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