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季,面对阵阵袭人的热浪,现代人可以躲在冷气开足的空调屋里,喝着凉沁心脾的冰镇饮料,度过这段酷热的时光。可是在古时候,人们是怎么在夏日里享受一份难得的冰凉呢?
聪明的古人自有他们的办法。
曾侯乙冰鉴年,在湖北省随县曾侯乙楚墓的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铜冰鉴”,这是一件构思巧妙、制作精良的双层铜器,在方形的铜鉴内还嵌套有一方壶。不解的考古人员仔细研究才发现,这是专为夏季制冷之用的器具:鉴、壶壁之间用来填满冰块,方壶内则装酒,用冰块来使酒水冰凉可口。可以说,这件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冰箱”了,这表明了古人至少在年前的战国早期就已经喝上冰镇的酒水了。
据《周礼》记载,早在周朝,王室已建有专用的“储冰室”,用来存贮冰块在夏天使用,为此还有专门成立的管理机构“冰政”,负责人称之为“凌人”。
“冰政”是一个编制不小的纯内务部门,共有80名“员工”为王室服务。除了管理者“凌人”,各个工种配置十分齐全。一般从每年12月起,采冰工人就开始从天然水体采取天然冰块,运到名叫“凌阴”的冰窖中储存。
古代的储冰室称为quot;凌阴”古时候冰块的用途主要是夏天里冰镇食物延缓腐败,或是使酒水降温,更奢侈的用法是直接用于室温调节,这是只有王侯才能用得起的东西。
年发掘秦汉宫廷遗址时,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陶缸,经研究才明白,这些陶缸是专门为房间降温而制作的“空调”。古人把这样的陶缸埋入厅室地下形成陶井,夏天时将冰块放置其中,使室内温度降低。
从《汉书》记载来看,汉代的皇宫里,就有冬夏两用的“空调房”,冬季用房叫“温调殿”,夏季用房则叫“清凉殿”。清凉殿也叫“延清室”,是皇室最高级的避暑用房。清凉殿的制冷效果极佳,据记载“清室则中夏含霜”,盛夏时室内温度低到结霜,可见房间“空调”的效果极佳。
那么,是如何达到这么好的制冷效果呢?奥秘在于室内附带的降温设备。佚名古籍《三辅黄图》对“清凉殿”有这样的描述:“以画石为床,文如锦,紫琉璃帐,以紫玉为盘,如屈龙,皆用杂宝饰之”、“又以玉晶为盘,贮冰于膝前,玉晶与冰相洁”。石床本身为寒凉之物,再将大量的寒冰放置在石床下面,会达到很好的降温、调温效果。
汉代的清凉殿内景西汉梁孝王刘武,死后葬于今河南永城县境内的芒砀山。考古发现,其墓修建得相当豪华,除了带有“卫生间”外,还特意建有一处冰窖。大概刘武很是怕热,生前享受惯了,死后要继续享受清凉。
公元前年夏天,楚国的令尹子庚去世后,继承人选薳子冯不愿意继任,为了回避楚康王任命,他便穿着棉袍、大衣躺到窟室内的床上装病。大热天里,薳子冯为什么还敢穿棉袍、大衣?原来,他在床下放置了冰块用以制冷。
到了明清时期,皇家宫殿的夏季降温方式已经大有进步。宫殿的房间内出现了可移动式冷源,有点现代分体空调或冷风机的味道。这种可移动式冷源,时称“冰桶”。其实就是贮放有冰块的柜子,上面镂空,当冷气出孔;中部空间还可储存食物、冰镇西瓜、冷饮。冷桶后来民间也用上了,还有进口货,称为“洋桶”。
清代皇宫使用的景泰蓝冰桶皇室除了满足自己的用冰需求,还会将冰块赏赐给身居高位的人,这可不是谁都能有的待遇,夏天的冰块绝对是稀缺资源。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只有一些有资格的人才能分到冰,即所谓“食肉之禄,冰皆与焉”,意思是没有资格吃肉的官员,也没有资格在夏天使用冰块。
这种“赐冰”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明人刘侗、于奕正撰《帝京景物略》记载,每年到了立夏,明朝廷便会赐冰给文武大臣。清代也是这样,把赐冰当成一种官员福利,但赏赐形式有所改变,不是直发放冰块,而是以“冰票”形式下发。
清人富察敦崇撰《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京城“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有冰票,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差等。
这种冰票类似于现在的购物卡一样,以票为凭在专门的地方领取实物,这个地方被称为“冰窖”,而制冰、存冰、售冰已经成为一种产业了。到了盛夏,京城的各个冰窖门前都是一派繁忙。
清代制冰工人上述的制冷方法,在古代只有王侯将相才有资格和实力才能享用,对一般有钱人来说仍属消费不起的奢侈品,至于普通老百姓就更别说了。
后来渐渐的民间也开始使用存冰的方法来度夏,一些临近河湖居住的人们则更有便利条件。
比如大明湖周边就是国内制冰业发展比较早的地方。每年冬天,在湖水完全冻结之前,大明湖附近的几个村子的村民就先开始准备存冰的地窖。这些冰窖建在地下,更好地隔绝了阳光和空气,热传导很低,可以长时间保存冰块。
村民们把地窖挖好后,还要在下面和四壁铺上草毡进行隔热。到了三九天,大明湖里冰已经结得很厚,这时候村民们都涌到湖上去切取冰块,运回冰窖,冰块要一块一块从下往上摞得整整齐齐,摞满后上面盖一层草毡,草毡上面再盖一层厚厚的黄土,最后入口也要用土封起来,这样冰就存储好了,等到明年夏天就可以拿出来卖了。
清代恭俭胡同的冰窖现状到了清晚期,制、售冰产业已经很是发达,冰窖分成了官办冰窖和民办冰窖。二者加起来,在北京得有数十座。官办冰窖修建比较正规,多为砖石砌筑的拱形地下冰窖,而民办冰窖则简陋的多,皆为挖掘土坑而成。官办冰窖又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为皇宫服务的御用冰窖,一类是为官衙或王府服务的吏用冰窖。到现如今,民办冰窖早已无处可寻了,官办冰窖至少还有三处保存尚好,一处在紫禁城内,一处在北海公园东门陟山门街雪池胡同,号称雪池冰窖,一处在北海公园东夹道恭俭胡同五巷五号,号称恭俭冰窖。
随着时代变迁,科技进步,人们有多种方法和技术可以对抗酷夏,古人的种种“奇巧淫技”显得有些笨拙和可笑,但我们不要小瞧这小小的一块冰,它也能折射出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