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音乐试听
我喜欢拍长城,走过辽宁、河北、北京、山西等长城,也遇见过长城脚下发生的一些事儿。尤其,途经晋北长城十九梁村时候,发生的一件事令我记忆深刻,始终让我念念不忘。
00:55记得是在年9月22日的初秋,首次探访山西阳高县十九梁村长城段。那天凌晨四点多,我和李叔从长城乡驱车前往长城脚下的十九梁村。面对着陌生的长城,荒废、残旧的古村落,真的不知从哪里走上长城。李叔,他把我搁下来,又返回十墩村。这时,天朦朦胧胧,不远处有狗的犬吠声,我挺害怕的,看哪有烽火台就奔哪走,经繁杂交错的小路,才来到长城上。
我来到了半山腰,今天天气真好。东边泛着鱼肚白,没一会儿太阳出来了,光如泼墨般洒在大地上。我在半山腰上,俯瞰十九梁村、烽火台、城墙、牛群,远处还有炊烟袅袅,好一幅美丽的画面。此刻,我心想这么好的山里,这么壮美的长城,这里一定有很美的故事。虽长城、村落残败,可依旧还能让我幻想出当时的那般繁华,热闹,有戏台、大队部的喇叭、毛主席语录、打谷场……岁月如歌,这些也只能在记忆里流淌着。
看完日出后,我背着相机和三脚架,沿着长城走走,寻找一些自己的角度。快中午的时候,我一个人回到村里。被眼前古老又残破的戏台吸引过去,戏台在村委会大门对过。此时,村委会边上的另一户小狗叫着,主人听到了,也便出来了。我跟他说明我的来意后,他的脸写满了高兴,褶皱的脸露出一丝丝微笑,特别地沧桑。九月,在山西算是比较凉的,他穿着单薄的衣服,手还往裤兜里掏出烟,让我抽,非常地热情。可我不会抽烟,我婉拒了。闲聊中,他操着阳高县口音说,他是村里最后一位留守老人,其他人都搬去了镇上政府安排的地方过生活了。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舍不得呀。我精神上也有点毛病,时好时坏,离不开故土,我还是喜欢住这儿,他深深地吐了口烟。说着说着,见我不抽烟,他又跑回去,抱着一个大大的西瓜出来,让我打开吃。这正午了,那么热,爬长城,赶紧切个西瓜吃吧,解解渴。最后,我还是婉拒了,直到李叔过来接上我。车上,我心想这位老乡,他是一个懂得感恩、淳朴的人儿,不忘生我养我的地方的人,就这点真令人敬佩!此时,想起他递烟、抱着西瓜给我这个陌生人,心也没提防的样子,天冷还穿着单薄衣服,我的眼里微微的湿润起来。
回京后,我的心里还惦记着他。眼看,天气就要变得越来越冷了,他是否还有衣服过冬?要不,给他带些衣服过去?于是有一天,我跟朋友说起了这事,朋友很是支持,并表示从家里整理出一部分厚的衣服带过去。10月12日,我和朋友们带着物品驱车再次来到了十九梁村。这天,我们拍完日出后下山,也碰见从阳高县城里过来的两位当地摄影老师(孙安士、董卓平),一听说我们要给这位留守老人送衣服,就毫不犹豫地给我们当翻译。他们说,十九梁村都搬出去了,按国家规定荒废的村子必须得拆除,但是他们也在力争不让拆,希望政府能保留住这里的一切,土房、杏树、戏台……说着,他们带我们去了那老乡家。刚开始,老乡情绪有点反常,说不让我们进去他家。后来,这两位老师操着本地口音,跟他说明了来意。他马上转而微笑,出来迎接我们。我把衣服抱着过去给他,他很开心,嘴里叨着我听不懂的口音,不过我能感觉他是心存感激的。接着,他从屋里又抱着一袋苹果出来,分给我们吃,硬放在每一个人手上,我们说啥也不要。最后走的时候,我们还是把苹果放在他家门口,留着给他吃。
走访晋北长城.十九梁村遇见的事儿,也许这只是一件波澜不惊的事情,可它成了我走过长城的岁月里一张名片,一个人要懂得感恩,不在于显赫身世的人,也不在于卑微的人。他的行动,让你感受到热情与善良,感恩时光,感恩所有的遇见。所以,在长城上看到的不仅是风光,还有温暖着我的心,感染着我的心——长城及长城边的事儿。
图片:韦悦忠/董卓平(第4幅)孙安世(第5幅)
责任编辑:韦悦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