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贾似道的独揽朝政排斥异己,都给南宋末年
TUhjnbcbe - 2024/12/31 18:54:00

本文由作者西瓜爱历史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贾似道在出师前夕,已经意识到此次前往迎战,恐怕凶多吉少,因此与殿前都指挥使韩震和知临安府曾渊子约定:“或江上之师设有蹉跌,即邀车驾航海至庆元,吾当帅师至海上迎驾,庶异时可以入关以图兴复。”又命两个儿子住在韩震家,以便危急时可以随驾避难海上。

同时复信文天祥,“勉以宗忠愍(泽)功名”。丁家洲溃师后,贾似道正式上书请求迁都,用蜡书告诉韩震,要他马上保护皇帝迁避,信中说:“但得赵家一点血,即有兴复之望。”表现了他对赵宋王朝的一片忠心。众所周知,南宋君臣鉴于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北去这个惨痛的历史教训,以高宗赵构为起始,每当大敌压境之际,总要考虑浮海避敌的问题。

如开庆元年()秋,当忽必烈的军队渡过长江进围鄂州时,当时出任左丞相的吴潜就曾经向理宗提出过“当迁幸”的建议。而此时元军入临安已经迫在眉睫,形势比那时何啻严重十倍,因此及时让年龄不过四五岁的恭帝和毫不知兵的三宫迁移到比较安全的地方,以避免重蹈“靖康之变”的覆辙,实为有远见之举。

南宋军队在丁家洲战败以后,贾似道一面派门客翁应龙将都督府印送往京城临安,一面传微各个州郡前往海上迎驾。可是前线的战败加上对贾似道的存亡未卜,使临安府城内讹言四起,那里的政治局势立即发生剧变:以前对贾似道擅权深为不满和受他压制的官员,趁机掀起了反对贾似道及其亲信的浪潮。一直以贾似道马首是瞻的无耻之徒,也纷纷以反贾似道的面貌出现,以表明与他彻底划清界限。

外戚、宗室势力重新登上政治舞台,太皇太后谢氏的两个侄子谢堂被除为两浙镇抚使、谢至被除为保宁军节度使,全永坚、谢屋并检校少保,福王赵与芮则以武康、江宁节度使判绍兴府。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陈宜中一贯擅长政治投机,他本是贾似道的党羽之一,现在立即摇身一变,反对贾似道最为起劲,于是被除为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陈宜中知道贾似道大势已去,立即上疏太皇太后谢氏,“乞诛(贾)似道”。

可是太皇太后谢氏以为贾似道“勤劳三朝”,“当曲示保全”,只罢去了他的平章军国重事、都督,从扬州召回,让他回绍兴府守母丧。不久,宋廷先后废除了贾似道力主推行的公田、推排等法,处死了翁应龙,贾似道的另外两个心腹门客廖莹中、王庭都被迫自杀,贾似道的亲信官员刘良贵、曾渊子等人也先后遭罢黜。

韩震坚持要执行贾似道关于迁都的安排,拿了贾似道的蜡书向中书和御史台报告,请求迁都庆元府(浙江宁波)。此时,右相章鉴已逃离临安,实际掌握朝政的是陈宜中,他立即将此事向太皇太后奏上,“宫中为之震动。时都民、戚里、官寺,往往皆欲苟安,疑惑撼摇”,反而认为这是韩震“阴怀异志”。

德祐元年()三月初一日,陈宜中在太皇太后的默许下,借口召韩震议事,于府中布置伏兵,用铁椎将他击杀,“揭其首于朝天门”,以此表示自己“不党于似道”。贾似道的迁都计划至此彻底破产。虽然,恭帝和三宫即使听从贾似道之言浮海逃跑,也不一定能挽救南宋彻底灭亡的命运,但这毕竟尚能聚集人气,存在着一线复国的希望,现在他们却只能成为元军的瓮中之鳖,故从客观上来说,陈宜中等人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

此时,朝廷上下要求惩治贾似道的呼声越来越高,贾似道自己也上表自劾,乞求保全余生。德祐元年五月,贾似道被发配到绍兴府,福王、知绍兴府赵与芮素恨贾似道对他的压制,因此闭门不纳。又诏居婺州(浙江金华)、建宁(福建建瓯),皆因当地官员反对而作罢。七月,贾似道被贬为高州团练副使,循州(广东龙川)安置。赵与芮趁机物色了一个与贾似道有冤仇的山阴县尉郑虎臣为押送官,押送贾似道赴贬所。

九月,贾似道来到漳州(今属福建)木绵庵,在那里被郑虎臣拉杀。历仕理、度、恭三朝丞相、擅权时间长达十六年之久的贾似道死了,长期以来,人们对他的评价却很不一致。多数人不仅对他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而且还有妖魔化的倾向。要正确评价贾似道,必须将他置于南宋末年的历史大环境中进行考察,了解当时统治集团内部的个人恩怨,搞清有关记载的来龙去脉,这样才能摆脱某些史料的偏见,不受民间传说的影响。应该实事求是地说,贾似道是一个有功有过、功过参半的历史人物,决不能用“一言以蔽之”这种简单化的方式进行评价。

首先,贾似道并非许多人所说的只知游西湖、斗蟋蟀的玩家,也不是只顾贪恋权位却毫无作为的奸臣。贾似道前期在地方为政,对防御蒙古入侵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元初学者盛如梓在说到贾似道开间二淮建城筑堡的表现,对他称赞有加,认为贾似道“亦当时之豪杰也。随行银数十万两,黄金数万两,皆其所蓄。沿淮巡警,搞赏过半。如城海州,城通州,城宝应,朝廷科降不足,皆捐助之”。时人对贾似道在鄂州保卫战中的表现也颇多赞许。

如宝祐元年()进士第一人,以“切直”著称的官员姚勉,在景定元年()五月十六日所作的《贺丞相贾秋壑启》中,称赞贾似道有“经文纬武之略,出将入相之才。身佩安危,力造化。”刘克庄说贾似道在国家危急之际,“身先群帅,投袂疾趋,亲援甲胃,犯矢石,与虏大酋对垒。以衮衣黄钺之贵,俯同士卒,甘苦卧起者数月。汽能全累卵之孤城,扫如山之铁骑,不世之功也”。

南宋灭亡以后,被囚于大都(今北京)狱中的文天祥,当他回忆昔日鄂州之战的历史时,对贾似道在这次战役中的勇敢表现也作了很高的评价。甚至忽必烈对贾似道的才干也表示过钦佩,他曾责备蒙军将领道:“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贾制置,汝十万众不能胜,杀人数月不能拔,汝辈之罪也,岂士人之罪乎!”同时深为感叹地说:“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

贾似道主政以后,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也颇有可观。他的抑制外戚、宗室和宦官,推行公田法、推排法、反腐连坐法、打算法、增修吏部七司法,又置士籍以纠科场之弊等,尽管中间掺杂着个人目的,但仍有值得肯定之处。

贾似道组织文士,整理和刊印古籍;资助学者从事史学研究,对古代文化的传承也起到有益的作用。贾似道所采取的一些政治、经济措施,得罪了许多既得利益者,当他一旦失势,有些人就会对贾似道作全面的否定。人们常说:人言可畏,众口铄金,树倒众人推。这些现象,在贾似道身上也反映得淋漓尽致。

近有学者提到:“(刘子健)先生自号‘半宾居士’,曾谓:‘多读多写还多忘,半山半闲枉半宾。’半山是王安石,半闲是贾似道,二人毁誉不一。但安石推行新政,似道实施公田,都是有作有为,这是先生难以忘怀的。”如果说,公田法真是祸国殃民,贾似道真是如此面目狰狞,一生从事宋史研究的著名华裔学者刘子健先生,还会自号“半宾居士”吗?

其次,贾似道的罪行也确实十分严重,上文提到的盛如梓,对他同时有着十分深刻的揭露,其谓:“惜乎拜相之后,恃功固位,怙宠专权。度宗待以师相,言听计从,凡勋名相轧者,皆忌害之,子孙至于流离丐贷。不能防满,不知归老,以致亡国杀身。”

总之,贾似道的独揽朝政,排斥异己,妒贤嫉能,奢侈腐化,拘留郝经等都给南宋末年的政治带来了巨大的祸害。因而言其是一个“奸臣”,并不为过。在其位者谋其政,任其事者担其职,故无论从哪一方面论,他都要为南宋的衰败和灭亡承担主要责任,这也是历史的必然。

参考资料:史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西瓜爱历史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1
查看完整版本: 贾似道的独揽朝政排斥异己,都给南宋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