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已经入伏一阵子了,这段时间叫作伏月,也是夏季最热的一个月,很多人把这段时间称为长夏,在五行中,长夏是需要养脾胃的,这段时间气候最潮湿炎热,这股湿热也容易对脾胃造成伤害。
脾胃喜燥恶湿,湿气容易困住脾胃,故此在长夏期间,在整个伏月里,我们很容易出现身热不扬,汗出不畅,恶心纳呆,脘腹痞满,肢体困重,舌苔厚腻等。
故此我们要天人相应,顺时养生,长夏时节清暑化湿,健脾益气,养好脾胃过伏月,根据药王孙思邈的养生笔录中,我们在未来这30天里,可以经常做一做这3件事,有助于健脾养胃。
第一件:肝气微弱脾气旺,节制饮食
孙思邈在《孙真人逐月养生事宜》中写道:“肝气微弱而脾气旺盛。宜节制饮食疏远女色。”
到了三伏天,气候异常闷热潮湿,我们汗如雨下,汗为心之液,过多出汗也是很耗身体气血津液的,我们很容易感到疲惫,身体也觉得虚,故此我们也得减少自身的消耗。
在饮食方面,要节制,由于肝气微弱,脾气旺盛,适合减苦增咸,少吃肥甘厚腻食物。还需吃一些可以清热利湿的食物。
而且还特别提醒我们要节制欲望哦,这种对于身体的消耗更大,这里的欲望不光指的是色,还有我们思虑事情方面,欲望大,想得多,消耗就大,不要以为想得多不是病,有时候这种精神内耗比肉体的劳累更让人疲惫,很难休息回来。
所以咱们在三伏明明什么都没做还总是觉得累,就要想一想是不是欲望过大,想得太多,内耗太大了哦。
第二件:阴气内伏,注意当风食冷
孙思邈在《孙真人逐月养生事宜》中写道:“此时阴气内伏,暑毒外蒸,注意当风食冷,便多有暴泄疾患。”
三伏天虽然气温越来越高,暑热重,湿气重,但是阴气却渐渐升起来了,藏在暗处伤害到我们身体,很多人总会莫名的头疼,头晕,恶心不舒服,都有可能是为阴风吹到,特别是晚上,很多人嫌屋子闷,喜欢开窗户睡觉,对着人吹,很容易让阴风潜入,伤及身体。
再者天气热,人就总想吃点凉的,冷饮雪糕冰西瓜,吃完特别爽,但这些寒凉的食物,带着一股寒湿气长驱直入我们的脾胃,很容易让人脾胃受伤,阳气受损,还容易拉肚子,本来夏季我们消耗就大,加上拉肚子,更是越来越虚。
脾胃受伤还会让我们吃进去的食物无法更多转化成气血,相当于身体入不敷出,气血也会越来越差哦。
咱们想要养脾胃,养阳气,就得暖着它,脾胃讨厌寒冷和潮湿,想要更快更好地把脾胃暖起来,在夏天可以吃姜,吃姜不光能暖脾胃,驱寒排湿,还有一些好处,很多人都不知道。
1.增进食欲,夏季大家都没什么食欲,胃口差,生姜中含有姜辣素,起到改善食欲以及有益消化。
2.排寒,防止空调病,夏天我们离不开空调,但是吹多了总是感觉头疼不舒服,还会恶心想吐,喉咙干鼻塞,这时候也可以借助生姜,生姜解表散寒,对于受寒引起的空调病,起到很好的预防和调养作用,热乎乎喝上一杯姜枣茶,感觉在空调下这股寒气一下子散发出去了。
3.防暑降温,排汗,吃姜还能调节我们体温哦,不要觉得生姜辛热,越吃越热,吃姜会发汗的,可以提高我们身体散热,促进排汗降温,防止人们因为暑热郁热闷在体内而生病。
当然生姜暖胃驱寒,和醋搭配在一起,更能活血,健脾养胃,这也是百岁国医路志正的养生法,路老享年岁,在年轻时因为工作太忙,脾胃不太好,总是胃胀不舒服,后来学习孔子不撤姜食的养生饮食,每天早上都会吃上3片醋泡姜来健脾养胃。
这样一吃就是四十年,脾胃非常健康,路老在九十多岁时去体检,还说他是九十多的年纪,五十多的身体。路老说,如果把人比作一棵树,脾胃就是树根,树根强,吸收营养足,自然枝繁叶茂,可是脾胃坏了,吸收不好,人的营养就差,容易生病,所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就是这个道理。
路老不仅爱吃姜,更擅长用姜,多吃姜这简简单单三个字,就是他的养生秘诀,也是路老在行医几十年里总结出来的宝贵养生防病经验。路老吃姜的讲究就在于用醋腌,做成醋泡姜吃,效果才最好!
生姜辛辣,不宜直接服用,特别是中老年人,最好用醋来中和,姜阳性,主发散,而醋酸,主收敛,二者结合,性质平和,人体更易吸收。
想要自己腌制醋泡姜,可以准备嫩一点的姜和无添加的食醋,不要勾兑的,生姜洗净控干水分切成均匀薄片,放到一个无油无水的罐子里,倒入醋,加点食盐和冰糖,盖上盖子密封冷藏,大约一星期就可以吃了。
注意醋泡姜要在早上吃,可以搭配早饭一起,当作下饭的小菜,不要空腹吃,也不要吃太多,每天2~3片即可。
若是担心自己腌制,味道不好或是菌群超标,食用有风险,我们也可以尝一尝这款无添加的醋泡白姜,精选铜陵白姜为原料,肉厚饱满,皮薄纤维少,吃起来很脆很嫩,而且汁水很多哦,辣味还比较小,不呛嗓子。
配料也很简单干净,只有白姜,老陈醋,食盐,白砂糖和纯净水,用醋腌制能保留住白姜鲜香多汁的原始风味。正宗的山西老陈醋,增加了白姜的风味,以色、香、醇、浓、酸五大特征著称于世,一碟陈醋,酸香绵长。白姜吸满醋,吃起来酸辣爽口,非常开胃,一口咬下去姜汁四溢,酸中带辣,辣中有甜,很爽口,搭配清粥或是馒头大饼,越嚼越香。
美丰道铜陵正宗醋泡姜精选月销量1.1万¥6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真空灭菌密封保存的,没有防腐剂,我们收到后要撬一下方便打开,吃不完放到冰箱冷藏保存,记得要在早上吃哦,男女老少都能吃,养护好我们脾胃。
除了少吃寒凉饮食,养护脾胃,也要注意别让身体受风,身边很多人都在这段时间被阴风吹到了,轻则次日拉肚子,重则口眼歪斜,头痛恶心,特别是本就体虚的朋友,身体根本禁不住这些阴风。
建议咱们还是不要开着窗户或者空调入睡,睡前开一开降降室温即可,咱们体内寒气重,湿气重的,还可以在这段时间贴一贴三伏贴,有助于帮我们排寒祛湿,把偶然侵入身体的阴风寒气给疏散出去。
况且三伏期间,贴贴三伏贴还有助于冬病夏治,像是我们呼吸道问题,肺部问题,肠胃问题,睡眠问题都频繁的朋友,可以试试,女性宫寒痛经,也是体寒的一种,也可以用三伏贴哦。
这款三伏贴,用的是一些辛温有疏散排寒作用的草本,像是元胡,白芥子,细辛,甘草,肉桂,桂枝,冰片等,为了避免这些辛温的草本把咱们补上火,里面还特地加了一味冰片,是能够散郁热的。
经过传统的熬膏方法,把黑色的膏体晾凉后摊涂在无纺布贴上,切割成块,就成了我们所用的三伏贴,小巧轻薄,透气性好,不容易闷汗哦,而且在外观上做了升级,都是花朵形状的,美观大方。
敷贴用的是低敏材质,贴在身上很牢固,不用担心半途脱落,一般想要暖胃,补脾阳可以贴在我们的肚脐上,或是肚脐上下一起贴,每次贴6小时以上,具体根据自己皮肤的耐受度来决定时长。
美丰道三伏贴发热艾灸贴穴位灸贴温灸贴艾叶肚脐艾草三九贴精选月销量¥5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咱们容易受风受寒的肩颈,腹部,腰部都可以贴,实在不知道贴在哪里的,里面还附赠了一张专用贴,一看就会,非常简单,用的时候撕开离型纸,直接贴在皮肤上,几秒钟就能搞定,简直是懒人必备的排寒补阳祛湿“小助手”。
咱们担心在伏天受风受寒的,或是想帮身体排寒祛湿,温补阳气,冬病夏治的,都可以备上几盒,全家老小一起用。
第三件:饮食温软,不宜过饱
孙思邈在《孙真人逐月养生事宜》中写道:“须饮食温软,不要太饱。时常饮粟米温汤、豆熟水,最妙。”
三伏天,长夏季,脾胃最弱,不要多吃,不能吃的太饱,最好吃点温热,清淡,软的,容易被脾胃吸收消化的,像是辛辣的,肥甘厚腻,油炸烧烤一类,高糖高盐高油的食物,最好就别再吃啦,以及上面提到的生冷食物,都不要在这段时间吃。
平时可以吃点小米粥或是解暑的绿豆汤,酸梅汤,还能清一清暑热湿气,特别是夏季心烦意乱,心火旺,晚上焦躁睡不着的,可以煮点绿豆汤来喝。
煮绿豆汤也有技巧,绿豆可以祛热邪,清热解毒,消暑解暑,想要清热解毒,可以煮开花,若是消暑解暑,不煮开花也可以,其实绿豆消暑的作用来源于绿豆皮,煮的时间越短,里面这种营养物含量越高,解暑效果也就越好。
想要更好祛湿,可以把绿豆,茯苓和冬瓜搭配在一起煮,绿豆洗净后泡半小时,然后上火煮至开花,放入切成小块的冬瓜和茯苓,煮至冬瓜透明出锅,调入少量蜂蜜。每天喝2~3次,每次喝1杯。
想要宁心安神,可以把绿豆和百合搭配在一起煮,绿豆g先煮沸,再放入20g百合,煮至熟烂,可加入适量冰糖调味。
若是偶尔嘴馋吃撑吃多,或是和朋友聚会,应酬等等,我们也要选择一些能够护住脾胃的食物,别让脾胃在这段时间受伤,吃撑腹胀,后面食欲下降的朋友,可以提前备上一些山楂六物膏来吃,健脾养胃,消积滞,活血化瘀,又能增进食欲。
这款山楂六物膏做法,是奶奶这一辈传下来的,小时候吃撑肚子胀,吃上两勺就好了,准备鲜山楂克,陈皮、茯苓、麦芽、淮山药各15克,鸡内金19克,冰糖克,将所有的食材清洗后,浸泡2小时,之后一起倒入砂锅中,大火烧开,小火慢熬1小时以上,之后滤掉食物残渣,留下汤汁,倒入锅中,加入冰糖继续熬制半小时,等到汤浓稠时可以出锅。
里面集这三种化积之物于一身,鸡内金,山楂和麦芽,而且还有祛湿的茯苓,化痰的陈皮,用冰糖调味,这些食物搭配还能中和鸡内金的腥苦味,一举两得。熬制的时候一定要全程小火慢熬,否则很容易糊,一次可以多做一些,装在密封瓶中,冰箱冷藏保存。
懒得自己煮山楂六物膏的,也可以备上一罐现成的,开盖即食,很方便,也没有防腐剂添加剂,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很开胃,有鸡内金、山楂、红枣、茯苓、麦芽和怀山药。
历经8道工序,食材严格筛选,三年以上土鸡内金,清瘀效果更加,山东大红山楂,味酸饱满,云南高山茯苓,无硫熏,温县的怀山药,健脾效果更高,所有的食材清洗后要经过配比、熬煮、过滤、融合等步骤,材质制作出这样滴水成珠的醇厚膏滋。
小火慢熬,用天然冰糖调味,吃起来不滋腻,不会齁嗓子,山楂的酸甜,枣香,以及冰糖的甘甜,能掩盖住鸡内金的腥苦味,吃起来味道也好,饭后挖两勺,用温水冲泡,搅匀饮用就可以了,十分方便哦。老人小朋友都能吃,肚子胀,积食下不去,我们都可以饭后来上一杯,注意孕妇禁食!
山楂六物膏养生膏滋膏方精选月销量¥4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以上就是未来30天,我们养好脾胃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做好这些,安全度过三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