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没回家,几个关系好的同事约好了串门拜年。去李姐家时,她13岁的儿子正在打游戏,看我们进来礼貌的喊了声“叔叔阿姨好”,便头也不抬地继续玩了。
我们几个同事凑在一起聊天,李姐隔三差五指挥儿子拿点饮料、水果。当李姐第3i指挥儿子去拿点干果时,小孩不耐烦地回复:你自己不会拿吗?看不见我忙着呢?
瞬间大伙都静音了,李姐尴尬地笑笑,冲着儿子喊道:回屋玩去,别在这碍事!
孩子气呼呼地抱着游戏机回屋,并狠狠地将门摔上。李姐尴尬地表示:这孩子这两年越来越不像话了,以前还能心平气和地跟人交流,这两年跟家人关系就像阶级敌人一样。过年这几天,她跟儿子几乎天天吵架。
01儿子为何突然不跟妈妈亲了?
突然想起,4~5年前李姐和儿子的关系可没这么糟。记得之前李姐还在群里嘚瑟:儿子和我最亲了,连班上的小女生暗恋他,给他写的信,都会拿给我看。
李姐的老公长期外派,家里就他和儿子两人,母子俩都视对方为自己最重要的人,但短短几年这母子俩已经开始针尖对麦芒了。李姐将这一切归功于“儿大不随娘”。她说,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心事了。
但我观察了她和儿子的相处模式,发现其实并非如此:李姐在公司以敢拼敢干出名,她也经常自我调:家里老公不在,活得像个男人。这种环境下李姐对儿子的态度有些强势,无论是命令儿子拿东西,还是孩子反抗时的训斥,很显然这是她的常态。
她忘了那个14岁的孩子已经长大,他更愿意对自己要做的事有掌控感,哪怕那件事只是无聊的打游戏,也不愿频繁地被人打断。
经常有人在后台抱怨:我儿子以前特别乖,跟我很亲,实在搞不懂为啥长大了却不懂事了?现在总感觉跟儿子隔着一道槛,他什么都不跟我说,有时觉得我俩像陌生人!
妈妈们很困扰,以前那个黏着妈妈说东说西的孩子,怎么突然一夜之间就变得面目可憎了呢?
其实,这是妈妈们没掌握男孩的正确养育方式。特别是在出生到6岁,6岁到12岁,12岁到成年这3个阶段,妈妈们忽视了男孩内心的变化。
02妈妈做对3点,男孩长大仍然“跟妈亲”
男孩通常比女孩更独立,教育方式自然也不相同。家庭关系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妈妈和儿子关系和睦的家庭,发现那些儿子长大后仍然“跟妈亲”的家庭中,通常是妈妈都做到了以下3点:
首先,6岁之前,爱和陪伴是母子关系的基石
《养育男孩》中说道:从出生到6岁,这个年龄段的男孩是属于母亲的。
大量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孩子在6岁之前这个阶段,是和父母建立依赖关系的最关键时期,尤其低幼龄宝宝(3岁之前),妈妈的哺乳、拥抱、爱抚和亲吻都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儿童发展心理学认为:6岁之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黄金期,若此时妈妈没有对孩子的正向情感及时满足,就会奠定孩子一生不安的基础。
6岁前妈妈的及时反馈,在早期亲子关系的建立中无可替代,是男孩的心灵食粮,不可或缺。若在这阶段,妈妈由于种种原因缺失了孩子的成长和陪伴,那么将来无论如何努力,都会在孩子心中留下一道难以逾越的坎。
除此以外,脑科学研究还发现,6岁之前妈妈的正反馈,会促进孩子的大脑边缘系统发育,边缘系统正是孩子自控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关键。这部分发育好的孩子,长大以后更沉着冷静,也更善于处理亲密关系。
前面提到的李姐,在刚生孩子的那几年,由于工作处于上升期,不得不让老人将孩子带回老家。等项目结束,儿子已经3岁了,再接回北京时明显感觉孩子和自己没有那么亲了。虽然后来她一直在尽力弥补,但孩子始终不像走之前那么依恋她。
所以,建议男孩在6岁之前,妈妈一定要在儿子寻求回应时及时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