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加大引进民资力度补齐三农金融服务短板
TUhjnbcbe - 2020/7/23 15:00:00

加大引进民资力度 补齐"三农"金融服务短板


加大引进民间资本力度,进一步丰富三农金融供给,缓解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和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同时还将审慎稳妥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


稳步推进农行、农发行改革,组建中国邮储银行,新设1100余家村镇银行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近年来三农金融服务受到高度重视,涉农信贷投放力度逐年加强,多层级机构体系也已初步形成。


影响三农金融服务的既有市场因素,也有*府因素。结合一年来全国各地的实践,《经济》采访了监管部门,展望新的一年三农金融服务的新变化。


拓宽民资进入渠道


丰富三农金融供给


日前,中国银监会为金融支持三农打出*策组合拳,接连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工作的通知》等多个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在三农金融服务领域的投资渠道。


据了解,目前民资进入农村金融的渠道主要有3个,即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信社。一系列*策举措的颁布,为民资进入提供了坚实保障,无疑将进一步丰富三农金融供给,有利于缓解农村金融发展不平衡和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


据天津银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民间资本介入农村金融的积极性较高,目前全市13家村镇银行共吸纳本土民资19.19亿元,本土股权占比达52%,民资占比达83%。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主体由农信社、邮*储蓄、农业银行分支机构组成,引入村镇银行的初衷在于激活市场竞争。按照相关监管规定,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应将可用资金全部用于当地的农村经济建设;同时,村镇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首先应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富余资金才可投向当地的其他产业、购买涉农债券等,且不能发放异地贷款。


推进三权抵质押试点


激活农村产权一池春水


下一步将扩大林权抵押贷款规模,同时还将审慎稳妥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试点。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对说。


近年来,为盘活农户资源资产,金融机构在贷款品种上做了很多创新与尝试,其中以三权抵质押试点最具代表性。2013年7月18日,银监会与国家林业局联合印发的《关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林农和林业生产经营者可以用承包经营的商品林做抵押从银行贷款,这标志着林业资源变现资本的配套改革已正式启动。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林权抵押贷款试点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其中也面临着抵押物评估难、担保物变现难等难题。在调研时发现,借助村两委的力量,搭建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增信平台是有效路径之一。


在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区--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农信社与当地村两委建立了村级担保合作社,由合作社对村民的林木、农房、承包土地等进行价值评估,如果要借款,村民把相关证件抵押到合作社,合作社审核同意后村民直接去农信社贷款,不用再找人担保。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丽水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3.38万笔41.36亿元,今年新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54万笔19.74亿元,9县(市、区)林权抵押贷款余额均超过年度目标的90%。

1
查看完整版本: 加大引进民资力度补齐三农金融服务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