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野趣:玩“打野”挖野菜千万别盲目跟风!
近年来,“打野”成为了一种时尚,但这并非游戏中的行为,而是指在野外挖掘、摘取野菜的活动。随着春季到来,野菜、野蘑菇的生长进入旺盛期,不少人纷纷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挖野菜的照片,加上清明时节扫墓归来时顺便采摘野菜的习惯,挖野菜的热情愈发高涨。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年4月1日,四川省宜宾的张女士一家6人在扫完墓后在野外摘了一斤“血皮菜”回去加工食用,却没料到将一种叫做“化儿草”的剧毒植物误认为了“血皮菜”,导致全家陆续出现呕吐、头晕等症状。医院的诊断结果让他们吃惊,因为化儿草虽然有活血化瘀的功效,但绝对不能食用,否则会出现严重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然而,张女士一家并非个例。每年春季都会有不少人因为误食野菜而中毒,甚至危及生命。例如,湖北宜昌市的刘大叔采摘了江滩上生长的野藜蒿,带回家清洗后食用,结果导致腹痛、拉肚子等症状;湖南长沙的赵先生一家因误食了石龙芮,出现了口腔灼热、肿胀、腹泻等中毒症状;而在云南,则有多名市民因误食大白花而中毒。
除了这些常见的剧毒野菜外,还有一些看似无害的植物也可能带有毒性,比如断肠草、千金子等。这些植物往往外形与食用价值较高的野菜相似,容易被人误食。
因此,我们在野外采摘野菜时务必要谨慎小心。如果不确定植物的品种和性质,最好不要采摘、食用。一旦误食了有毒植物,应立即停止食用,尽快就医。如果中毒情况严重,更应该立即呼叫救护车进行救治。
美好的春日野趣,不应该因为一时的贪玩而变成伤害自己健康甚至生命的代价。让我们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时,保持一颗警惕的心,远离野菜中的“毒草”,让春天的美好更加安全。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