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好环境成为招商“金招牌”
本报讯(刘兴华通讯员杨万宁)入冬以来,冀州市西部新区避暑堂大桥下的古漳河成了鸟类嬉戏的天堂,只见上百只鸟儿在大桥下来回穿梭,盘旋在水面之上。家住附近的徐家庄乡大漳村*支部书记刘建伏说:“生态环境变好了,鸟儿也多了起来。”
冀州市坚持生态立市,聘请清华大学同衡水规划设计院高标准制定了《2013—2030年城乡发展规划》,确立了“东拓拥湖、西游养生、南聚产业、北乘古风、中兴主城”的城乡空间布局。其中,西游养生,就是在市区西部规划建设占地5.3平方公里的西部新区,按照“打造城市慢生活”的思路,在原有湿地、湖泊等自然资源基础上,打造以健康养生、休闲旅游为主的高端养老健康产业聚集区,营造宁静舒适的休闲养生度假环境。
该市深入挖掘古漳河历史文化,在西部新区高标准规划建设避暑堂生态公园,致力于打造京津冀最美养老养生产业胜地。今年,该市总投资6000万元,在冀新西路建设了横跨古漳河的避暑堂大桥,全长315米,桥宽33米,全桥护栏采用青石栏板,两侧将建设6个观景平台,建成后将成为连接冀州主城区与西部新区的重要节点和重要景观建筑。
冀州最大的财富是水,最大的特色是绿。近年来,该市实施了衡水湖,冀州镇老盐河、徐家庄乡西沙河、小寨乡环乡河;冀码渠、冀南渠、冀吕渠、冀午渠、冀枣渠“一湖三河五渠”整治工程,加强水系岸线保护,大面积增加绿量,打造生态水系、城市景观,提高生态涵养能力。目前,全市造林面积39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林”,全市森林覆盖率25.6%,城区绿化覆盖率42%。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省级园林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等桂冠。
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的不仅仅是鸟儿,还有低碳、环保的新兴产业,京津健康产业、高端教育、总部经济向这里汇聚,生态成为冀州招商引资、对外开放的“金字招牌”。去年,冀州与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合作,成功承办了首届中国机器人标准化工作会议,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实验室已落户西部新区。今年4月16日,由泰华伟业公司和中国神州通信公司合作建设的总投资40.7亿元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化项目在西部新区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可年产固定翼无人飞机、旋翼飞机、智能车、机器鱼、水下探矿车共计11.5万台。届时,将形成全国机器人“研发、生产、展览、科普培训、软件应用”五大中心,成为集科研、生产、工业旅游于一体的国内首个服务型机器人生产基地。目前,一期工程即将投入试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