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路上,发现美,分享快乐!
玉琯岩,位于九嶷山舜帝陵遗址考古公园内,是一处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迹。九嶷山位于湖南永州的宁远县境内,传说上古部落首领舜帝南巡时,不幸崩苍梧之地,葬在九嶷山。自大禹起,人们就开始在九嶷山祭拜舜帝。到明朝朱元璋时,皇帝觉得原陵庙所在地的风水对自己不利,便将它移建到舜源峰的北侧,也就是现在舜帝陵的位置。玉琯岩前面的舜帝陵为宋时的遗迹,考古发掘出很多珍贵文物,藏于公园内的博物馆。
玉琯岩
玉琯岩藏在公园门口附近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以至于首次参观的时候竟然给错过了,此次为再访。玉琯岩实际就是一个石灰岩小山,山下有一个溶洞。山虽不高,洞也不大,但整个小山却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所以,也被称作碑林。
九疑山石刻
因小山过于精致,还被称为“天下第一盆景”。传说汉时零陵有个小官名叫奚景,在其中的一个岩洞中发现了十二支玉琯,认为是舜帝南巡时留下的,就将它们献给了朝廷,玉琯岩也因此而得名。
玉琯岩的溶洞
玉琯是古代的一种石制的乐器,传说当年北方十二州牧各送了一支给帝舜,所以凑齐了十二支。舜帝南巡时专门带了一个乐队,为了开化庶民,定五音,制韶乐,这十二支玉琯发挥了重要作用。主席的家乡韶山,便是因韶乐而得名。
岩中的石刻
另外,因年代过于久远,很多历史早已随风飘散,变成了已被神话的传说,而真正的舜帝墓,更是不知所踪。自秦汉开始,人们已将玉琯岩看作是舜帝的衣塚,历代文人墨客到此祭拜,也留下了众多诗文。
山上的碑刻
洞口左侧有一方“九疑山”石刻,最为引人注目,其中每一个字都有1.7平方米,为南宋大家方信孺所书,那时“疑”字上面还没有山字。九疑山的得名源于此地山峰众多,而且长得都差不多,极难分辨。主席的一首“九嶷山上白云飞”,虽为笔误,但却很传神,索性就将错就错了。
山上随处可见的古人碑刻
石刻多集中在洞口附近,由于风吹日晒,很多碑刻早已字迹模糊,有些甚至脱落殆尽,难以辨认。就连这个岩洞,也已经出现裂纹,人们不得不用水泥对其进行加固,以确保其安全。
南风亭
顺着旁边的石阶可登上这座小山,沿途古木参天,奇石抱树,石刻碑文更是随处可见,果然是人文荟萃之地。山顶建有一座凉亭,取名南风亭,传说舜帝曾在此奏韶乐,诵《南风歌》。南风亭有一棵古黄连木,树心已空,但依然郁郁葱葱。
大殿遗址处远望舜源峰
玉琯岩前面不远处,就是舜帝陵大殿遗址,根据考古研究,祭祀活动可追溯到汉朝,但其真正的历史肯定更加久远。
(极客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