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导读:十几年前,彭静山老书里治疗乳腺增生的截根疗法深深地吸引我,开启了我对挑针疗法的好奇。后来读了很多相关文献,看到这种治疗方法又省钱,又安全,疗效又好,非常心向往之。直到这次郭氏针灸直接讲了挑治法加麦粒灸治疗肿瘤,有了老师讲解,同学陪伴,这个倾心多年的疗法终于可以实地应用。小编很想把我的兴奋分享给大家,找了一些挑针治病的相关文献,本文作者用挑治后背督脉、膀胱经第一二侧线加麦粒灸的方式,治疗一例强直性脊柱炎从不能活动到活动自如,只用了一个月!(编辑/王超)
挑针疗法作者/陈汎
挑针疗法,又名“截根法”、“挑痧法”,是指在皮肤的一定部位,用特制的员利针、三棱针、缝衣钢针等特制针具挑断皮下纤维组织,或加以灸法的一种特种针法。兹将笔者祖传之挑针疗法介绍以下。
一、挑针工具
挑针可用钢质大号缝衣针,中钳、镊子,特制不锈钢员利针(取长12cm,粗3mm不锈钢磨制成前端圆锥形的员利针)。
二、挑针部位的选择
(一)以经络腧穴为主的定点挑穴法:皮肤为经脉所过之处,卫气之所行。《素问·皮部论》云:“皮者脉之部”,“皮部以经脉为纪,诸经皆然。”《灵枢·邪客篇》又说:“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所以用挑针挑治皮肤的穴位,可调虚实,调营卫,起到治疗作用。背腧穴是脏腑经气输注之处,当脏腑发生病变时,背部腧穴常出现压痛或敏感,所以背腧为挑治的主要之处。
1.背部第一挑治线(正中线):为督脉所行,腧穴找到压痛点或反应点(如:灰白色或红色的丘疹、瘀血点、背输穴中有显著温差的反应点,突起或凹陷之处等。)自枕骨下颈C1椎棘突起,经胸椎、腰椎、骶椎棘突,共二十七点。
2.背腧第二挑治线(点):自颈C2横突起至骶骨上缘止,距背正中挑治线(点)约1.5cm,相当于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共二十四点。
3.背腧第三挑治线(点):自平第一肋骨上缘至髂后下棘二寸,距背正中线约3cm相当于足太阳膀胱第二夹脊线的相关腧穴,共十九点。
4.背腧第四挑治线(点):此挑治线与督脉、背第一、二背腧挑治线穴位相平行,共十五点。如颈椎病取颈C3~7椎的夹脊穴;胸背痛取胸椎T:~10椎的夹脊穴;腰痛取胸T11~骶S:的夹脊穴,及背腧第一、第二挑治线的相关穴位挑灸。
(二)以痛为腧:找到病变疼痛的反应点。一般找病变区及周围的明显压痛点进行挑治。如臂上皮神经炎及坐骨神经痛,多在腰骶关节附近找压痛点挑治。肩周炎在冈上肌、肱二头肌上端与肱三头肌上端和三角肌、肩旋转肌头找压痛点进行挑治。腓肠肌痛找殷门、委中、合阳等压痛点挑治。
(三)挑反应点:“病在内,形诸于外”,在病变特定或非特定区域,或在病变周围区域找灰白色、棕褐色、浅红色的丘疹、斑点。如痔疮在尾骶及上唇系带找浅灰色的丘疹为挑痔点,并也可挑大肠俞、小肠俞、八髎穴。疳积挑四缝、鱼际穴。
(四)按脊髓神经节段分布挑治点:以脊髓神经节段分布走向挑治;用以治神经系统的疾病。
三、操作方法
(一)散挑法(碎针法):先在挑治局部以碘酒消毒,酒精脱碘,以消毒缝衣钢针在病变部位,每上下相隔1~1.5cm间距均匀地快速挑破皮肤,不作牵拉摆动,挑针时应当有节奏感,以少量渗血或不出血为度,挑刺不可太深。
(二)挑痧法(挑络放血法):对外感风热、风寒头痛、偏头痛、牙痛、胃痛、小儿腹泻、中暑等均可采用挑络放血法,俗称挑痧法。一般要在挑治的皮肤表面常规消毒,取浅表静脉毛细血管处,以特定穴位行挑摆法,即将皮肤挑起后略加摆动,把表皮挑破,其深度比散挑法要深,以局部略出血为度,并加挤压2~3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