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蓉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突兀的形象变化是金庸在人物塑造上的失败吗?
作者:知乎
神秘的烧卖
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作者个人意见,不代表本公号立场
*蓉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突兀的形象变化,是金庸有意为之?还是在人物塑造上的失败?
我认为,从读者感受的角度来说,是失败。
这里的失败,指的并不是给读者带来失落感、不爽,而是读者对转变感到缺乏逻辑而产生理解障碍。
事实上,对*蓉有异议的同学,你们不用怀疑自己——因为,关于*蓉在两部小说的争议,从小说诞生至今,就一直没停过。反方甚至包含金庸的好友倪匡。这几乎是金庸系列小说里最大最明显的一处争议。
于是,这就成问题了:如果说*蓉的变化是合理的,那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发出反对、质疑的声音?总不能说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脑抽了吧?
当然也有很多人为*蓉的转变列出种种雄辩的“合理性”。可是,这恰恰是小说失败的一种体现——当需要有一群人出来,给这些转变进行长篇大论“找”理由时,就说明的是:小说所传达的人物转变中,缺乏了必要的逻辑表述,而不得不靠部分读者去脑补。
这当然就是作者的责任和过失。
好比是像一部电影,乃至其他商业产品,如果足够多的人说剧情别扭、不可理解,那肯定是电影/产品出了问题,而不是这些sayno的观众/用户出了问题。任何为这些点做的辩护都是苍白的。因此,对于《神雕侠侣》而言,金庸肯定是出了问题。
然后,我们再具体看一下这些逻辑关系欠缺在哪里:
一、鉴于不少任说*蓉“实际没变”,那我们先来看看变化是什么。
如前所述,如果*蓉“真的”没发生变化,那我们怎么可能会有异议?我曾仔细的分析了下这种失落感的来源——*蓉究竟哪些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而不是“*蓉哪些方面没发生变化”)。记忆力所限,只记得如下两个比较明显的:
1.1、*蓉不再乐观逗趣了。在射雕中,即使是在非常危险的境地当中,*蓉也能开出玩笑,爱玩,简而言之是个有趣而活泼的人,当涉及*蓉是总离不开“笑”和“捉弄”。比如贯穿整部小说的各种欢乐吐槽、戏弄侯通海、挑逗欧阳克(当然这也是她的策略)、牛家村密室疗伤时看程陆两人如看八卦喜剧、寻南帝时气若游丝身处险境还数次开朱子柳玩笑。
但到了神雕,*蓉的形象则显然干涩严肃了很多,甚至可以说是阴沉压抑的,从两本小说*蓉说话的方式和内容就能感受出来。确实,严酷的生活可能会让贪玩天真的人更稳重,让潇洒的人变迟疑,甚至可能会让人从乐观变成悲观,但并不会让幽默的人失去幽默感。
1.2、*蓉在射雕是个不折不扣的反礼教的叛逆分子,在神雕则成了受礼教束缚的一般女人,给人感觉是三句不离相夫教子三从四德;甚至还将这些行为标准灌输给他人,造成了杨过龙女的一次离别,是典型的卫道士行为。这个无需多说了,太多人都察觉到了。包括金庸自己在书中,也借*药师之口提到这一点,但金庸自己并没给出合理解释。
需说明的是,少女*蓉的反礼教并不仅仅是因为对郭靖的爱胜过一切,还因为*药师十多年来对她的影响。一般而言,这种童年被熏陶出来的性格和价值观,是极难被改变的。但小说中却是,说变就变了,而且还变得很彻底。
给读者带来难以理解的不适感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多疑、小心眼、狠辣;而是幽默感的丧失,以及从自由主义无端走向封建保守。
一个鲜明的优点没了,另一个鲜明的优点被换成了缺点。*蓉切切实实的发生了变化。
ps:神雕出现变化的还不止一个。郭靖正常多了,由呆番薯变聪明了、有条理了;*药师也正常多了,完全一和蔼老爷子。这两个角色都失去了他们的特点,只不过不像*蓉那么明显且走向了负面。
二、我们明确了*蓉确实有变化之后,再来看看为什么这些变化有争议。
像我这样喜欢刨根问底的人不少。很多人也看出来变化,并给出了他们解释。这些解释也很常见,例如*蓉当帮主了,*蓉经历残酷战争了,经历大变故*蓉成熟稳重了,等等,诸如此类。
不过就算那么多人给出了解释,别扭的感觉依然挥之不去。争议依然广泛存在。
为什么?
2.1、因为这些解释不是金庸官方给出的。
2.2、因为这些解释尽管有道理,但缺乏必然性。
2.1——什么叫官方解释?欧阳锋从大反派变成个好老爹,金庸明确给出了解释:因为他疯了,病态地把杨过和欧阳克的记忆重叠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冬妮娅,从可爱少女演变为后来的庸俗女人,作者通过数个和保尔偶遇的片段给出了解释。
我们不妨想象下,如果删除欧阳锋走火入魔变疯的因缘描述,会是怎样:《射雕》里说欧阳锋心狠手辣,和杨康相互算计;《神雕》里,欧阳锋偶遇杨过将突然(就像*蓉那样)地变成温情老爹,对杨过很好。于是,绝对会有一大帮粉丝来为欧阳锋的转变找理由,或者说编理由,说什么年纪变大变慈祥啦、论剑落败受到打击啦之类,说得有模有样,像真的一样。
跟现在的“*蓉现象”的是不是很像?
2.2——什么叫缺乏必然性?
有人说,是因为家庭和岁月;有人说,是因为视角不同。
都有道理,但是两码事,那究竟谁的才是根本理由?或者两个都是理由?或者,两个都仅仅有道理,却都只是猜测?
这就叫做缺乏必然性。我们还可以看更多例子:
洪七公当了多年帮主,见惯残酷,历尽生死,所以就一定要变得很严肃吗?那么是谁规定,*蓉守经历战争多年,就必然失去幽默感?
*真(袁承志大师兄)都一老头了,依然性格风趣,牙尖嘴利。那么是谁规定,*蓉年纪大了,就必然改掉爱开玩笑爱捉弄人的性格?
阿九到九难师太,尽管也经历父女相残、失恋、亡国、阶级坠落等一系列巨大打击,为什么阿九和九难之间没有产生“*蓉式争议”?是谁规定经历了重大人生变故就必然变得不可爱?
那什么叫有必然性?简单来说就是“理所当然”,有一个唯一的、明显的因果逻辑,不会产生过多争议。我们看周芷若,从天真小女孩到阴谋家,一路有灭绝师太的培养和引导,所以尽管从白到黑,我们依然觉得可以接受;我们看少年闰土变成中年闰土,结合认我们对那个年代的认知,闰土叫出“老爷”的时候所有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同样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人会跳出来说:哎哟我觉得闰土这变化不合理。
所以,如果作者将小说中的转变表达的好的话,根本不需要有人站出来大费周章的进行解释、辩护;如果变化太大、太跳,则作者应该给出必要的解释。但金庸没做到这两点,所以,这是金庸做得不足的地方。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金庸留了缺口引发热议,也算是“运营”上的一种成功。至少让小说通过争议引人注目了。
嗯。在所有武侠小说中我最喜欢金庸的作品。但个人觉得有问题的,不会因为喜爱而袒护。
-END-
黑江湖·金庸
金庸和古龙在现实中是什么样的人?
为什么杨过毕生只爱小龙女一个人?
*蓉:蓉儿正当年少|金庸十二钗
从杨过与*蓉“龙虎斗”看聪明人的相处模式
致谢:
文章作者神秘的烧卖。版权归属作者。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属作者。
原创频道说书频道古风频道
四大世界观
东宋|科幻水浒|西游世界|火与刀
专栏作者
武五陵|叶克飞|王怜花|朴素|边城不浪
言少|茅十七|九日|张佳玮|春秋不淹
青青|苏君|孔鲤|夜雪霁|令狐小跑|西湘
林白|小钱|谢烟客|陈志明|杨玉婷
花满楼的剪刀手|小闷骚|哆啦美|雨烟
柳文若|菩提无树
江湖这个梦想,就是要大家一起做才有意思
商务合作|投稿: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