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292725.html鲁班(公元前年——公元前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姬姓,公输氏,字依智[1],名班,人称公输盘、公输般、班输,尊称公输子,又称鲁盘或者鲁般,惯称“鲁班”[2]。鲁班的名字实际上已经成为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
鲁班,姬姓,“般”和“班”同音,古时通用,故人们常称他为鲁班。大约生于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年),卒于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出身于世代工匠的家庭,从小就跟随家里人参加过许多土木建筑工程劳动,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技能,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大约在公元前年以后,他从鲁来到楚国,帮助楚国制造兵器。他曾创制云梯,准备攻宋国,墨子不远千里,从鲁国走十日十夜至楚国都城郢,与鲁班和楚王相互辩难,说服楚王停止攻宋。
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钻、刨子、铲子、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得到启发,经过反复研究、试验出来的。
鲁班纪念馆
鲁班纪念馆位于山东滕州龙泉广场,占地15.2亩,规划建设面积1万平方米。鲁班纪念馆主体建筑以“继承与发展”为设计理念,采用仿古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风格,以鲁班发明的卯榫结构为主,混凝土框架为辅,建设面积达平方米,设有祭拜大厅、航天厅、木器厅、石器馆、鲁班庙会、今日班门等展区。
鲁班的发明创造
1、木工工具
《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不少古籍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器械都是他创造的,如曲尺(也叫矩或鲁班尺),又如墨斗、刨子、钻子、锯子等工具传说也都是鲁班发明的。这些木工工具的发明使当时工匠们从原始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劳动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艺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名师巨匠,把他尊为中国土木工匠的始祖。
(1)锯子
传说锯子也是鲁班所发明,其实依考古学家发现,居住在中国地区的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就会加工和使用带齿的石镰和蚌镰,这些是锯子的雏形。鲁班出生前数百年的周朝,已有人使用铜锯,“锯”字也早已出现。
相传有一次他进深山砍树木时,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渗出血来,他摘下叶片轻轻一摸,原来叶子两边长着锋利的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齿划破的,鲁班就从这件事上得到了启发。他想,要是这样齿状的工具,不是也能很快地锯断树木了吗!于是,他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明了锋利的锯子,大大提高了工效。[4]
(2)曲尺
曲尺最早的名称是“矩”,又名鲁班尺,传说是鲁班发明。
《墨子-天志上》说:“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规矩,即圆规及曲尺。曲尺由尺柄及尺翼组成,相互垂直成直角,尺柄较短为一尺,主要为量度之用;尺翼长短不定,最长为尺柄一倍,主要为量直角、平衡线之用。木工以曲尺量度直角,平面,长短甚至平衡线。
(3)墨斗
墨斗是木工用以弹线的工具,传为鲁班发明。此工具以一斗型盒子贮墨,线绳由一端穿过墨穴染色,已染色绳线末端为一个小木钩,称为“班母”,传为鲁班之母亲发明。班母通常离地面约一吋。固定之后,将已染色线绳向地面弹动,工地以此为地平直线标准。又可以班母固定于高处,墨斗悬垂,以墨斗之重量作墬力,将已染色线绳向壁面弹动,以此为立面直线标准。后石匠师父以斗线定采集下来的岩石形状,再用其它工具把不要的部分敲掉,以成所需方石,长石等形状的石料。
2、古代兵器
钩和梯是春秋末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鲁问》记鲁班将钩改制成舟战用的“钩强”,楚国军队用此器与越国军队进行水战,越船后退就钩住它,越船进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输》则记他将梯改制成可以凌空而立的云梯,用以攻城。
(1)云梯
云梯是古代攻城用的器械,传说是鲁班发明。以下是相关记载:《墨子·公输》记载:“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战国策·公输盘为楚设机章》写到墨子往见公输般时说:“闻公为云梯”。《淮南子》曰:鲁班即公输般,楚人也。乃天子之巧士,能作云梯。《淮南子·兵略训》许慎注:“云梯可依云而立,所以瞰敌之城中”。
(2)钩强
“钩强”也称“钩拒”、“钩巨”。是古代水战用的争战工具,可钩住或阻碍敌方战船。传说是鲁班发明。以下是各种相关记载。《墨子·鲁问》:“昔者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速,越人因此若埶,亟败楚人。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退者钩之,进者强之,量其钩强之长,而制为之兵,楚之兵节,越之兵不节,楚人因此若埶,亟败越人。”
3、农业机具
先进农机具的发明和采用是中国古代农业发达的重要条件之一。《世本》说鲁班制做了石,《物原·器原》又说他制做了砻、磨、碾子,这些粮食加工机械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另外,《古史考》记载鲁班制做了铲。
石磨
据《世本》上记载,石磨也是鲁班发明的。传说鲁班用两块比较坚硬的圆石,各凿成密布的浅槽,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它转动,就把米面磨成粉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磨,在此之前,人们加工粮食是把谷物放在石臼里用杵来舂捣,而磨的发明把杵臼的上下运动改变做旋转运动,使杵臼的间歇工作变成连续工作,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这是古代粮食加工工具的一大进步。鲁班发明磨的真实情况已经无从查考,但是从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龙山文化时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已经有了杵臼,因此到鲁班的时代发明磨,是有可能的。
4、其他发明
(1)机封
《礼记·檀弓》记他设计出“机封”,用机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当时盛行厚葬,这种方法未被采纳。
(2)雕刻
《述异记》记鲁班曾在石头上刻制出“九州图”,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图。此外,古时还传说鲁班刻制过精巧绝伦的石头凤凰。
(3)伞
鲁班的妻子传说中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据说伞是她发明的。传说鲁班妻子云氏因为怜惜鲁班在风雨烈日下工作,见亭子可避雨遮阴,于是想出一个活动亭子让鲁班带在身边,乃造伞子。
(4)打井
“古者穿地取水,以瓶引汲,谓之为井。”据说,第一个在地下掘出水来的人是舜帝;第一个在山区打出深水井的人是“百工圣祖”鲁班。也许人们对“尧天舜日”的渴求甚过一切吧,至今传诵舜井的人多,留心鲁班井的人少。
远水不解近渴。人类对水的需求自古都是靠江“喝”江、靠湖“喝”湖的,不靠江不靠湖的就只好“穿地取水”。初期的水井很不讲究,口大底小,不方不圆,充其量只能算是个“临渴掘井”的应急水坑。是鲁班发明创造了打井的技法,才出现了井壁以石砌垒的石井,以砖砌垒的砖井,以陶环套接的陶井,以沙灰捶抹的灰井,以木材构架的木井;才懂得了建井台防污水流入,筑井亭。
传说:拉水的滑轮也是鲁班发明的。当年鲁班看见乡亲们一头挑着瓦罐,一头挑着一团井绳走上井台,一抽一抽地半天提不上一罐子水来时,他觉得乡亲们太辛苦了,于是千思万想又想出了拉水的滑轮,滑轮“转”成了辘轳,辘轳又“转”成了风车,风车又“转”成了水车,就这样转呀转呀,转过去了两千多个春秋。
(5)锁钥
在周穆王时已有简单的锁钥,形状如鱼。鲁班改进的锁钥,形如蠡状,内设机关,凭钥匙才能打开,能代替人的看守。
鲁班的传说轶事
1、被墨子所屈
传说鲁班为楚国的水军发明了“钩”和“拒”,当敌军处于劣势时,“钩”能把敌军的船钩住,不让它逃跑;当敌军处于优势时,“拒”能抵挡住敌军的船只,不让它追击。楚军有了钩、拒后,无往不胜,鲁班也无愧为军工专家。一天,鲁班向墨子夸耀说:“我有舟战的钩和拒,你的义也有钩和拒吗?”,墨子是主张和平、反对战争,鼓励人们相敬、相爱,仁义至上的。他于是回答:“我是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你用钩钩人,人家也会钩你;你用拒拒人,人家会用拒拒你。你说‘义’的钩拒,难道不比‘舟’的钩拒强吗。”,鲁班无言以对。
鲁班又拿出他的发明:一只木鹊,它可以连飞三天而不落地。墨子却说:“这木鹊还不如一个普通工匠顷刻间削出来的一个车辖,车辖一装在车轴上,车子就可以负重五十石东西;而你的鹊有何实际作用呢?木匠做的东西,有利于人的称为巧,无利于人的只能叫作拙。”,鲁班听完,深知墨子的哲理。
鲁班曾做云梯助楚国攻宋,墨子前来阻拦出兵,在楚王宫中以衣带为城,以竹片为器,与鲁班相斗,鲁班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有余,最终鲁班心服口服,而楚王也放弃攻宋。
2、有眼不识泰山
俗话“有眼不识泰山”中的泰山可不是山东的那个泰山,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
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手艺巧夺天工,非常高明。传说他曾用木头做成飞鸟,在天上飞三天三夜都不下来。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定期会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来了一段时间,手艺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班将他扫地出门。几年以后,鲁班在街上闲逛,忽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们欢迎。鲁班想这人是谁啊,这么厉害,有人在一旁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鲁班不由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3、班门弄斧
现代成语“班门弄斧”也是与鲁班有关的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这句成语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小本领。
鲁班对后世的影响
《鲁班经》
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术,正史很少记载,多是历代匠师以口授和钞本形式薪火相传。由匠师自己编著的专书甚少。宋初木工喻皓曾作《木经》,但早已失传,只有少量片断保存在沈括的《梦溪笔谈》里。惟独明代的《鲁班经》是流传至今的一部民间木工工行业的专用书,现有几种版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这部书的的前身,是宁波天一阁所藏的明中叶(约当成化、弘治间,年~年)的《鲁班营造法式》,现已残缺不全。它的特点是在内容上只限于建筑,如一般房舍、楼阁、钟楼、宝塔、畜厩等,不包括家具、农具等。编排顺序比较合乎逻辑,先论述定水平垂直的工具,一般房合的地盘样及剖面梁架,然后是特种类型建筑和建筑细部,如驼峰、垂鱼等。另外,插图较多,与文字部分互为补充,且保存了许多宋元时期手法。天一阁本之后一百多年的万历本,更名《鲁班经匠家镜》。内容和编排有较大的改动,但缺前面二十一页篇幅。稍晚,根据万历本翻刻的的明末(崇祯)本,首尾完整,可以看到本书全貌。之后的翻刻本,都是从万历本或崇祯本衍出。
《鲁班经》的主要流布范围,大致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一带。现存的《鲁班营造正式》和各种《鲁班经》的版本,多为这一地区刊印。这一地区的明清民间本构建筑以及木装修、家具,保存了许多与《鲁班经》的记载吻合或相近的实物,证明它流传范围之广,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规范作用。另外明清时一些文人著书,书名冠以“鲁班”两个字。例如《鲁般营造正式》,现存宁波天一阁,为唯一残本,书名中为“鲁般”,还有《匠家镜鲁班经》、《新刻京板工师镂刻正式鲁班经匠家镜》、《鲁班经》等。后三书名是一本书,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明末万历版《鲁班经匠家镜》,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明代版本还有其后的崇祯版,原来保存在北京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不过南京图书馆的藏本在年已经丢失。其它均为清代和民国的传本了。
对于鲁班,我们也算是熟悉了,他发明的锯子、曲尺、刨子还有墨斗等,至今我们都还在使用。
中国建筑鼻祖木匠鼻祖——鲁班
鲁班除了会制造器械,对于建筑也很有心得,用“木匠祖师爷”来形容鲁班是不全面的,鲁班应该是咱们中国土木工程的祖师爷。
传承中的木匠手艺
鲁班将他的制造工艺和心得写成一本《鲁班书》,但是这本书只流传了一半,因为它的另一半被禁了。
要说禁书在中国历史上,算不了什么稀奇,因为有预言功能而被禁的《推背图》,因内容不雅而被禁的《金,瓶,梅》。
明版《金,瓶,梅》
一本工艺书竟然被禁,又不是教人养葵花的(《葵花宝典》),这背后绝对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
关于《鲁班书》的传说
《鲁班书》还有个名字,叫做《缺一门》,也就是电影《十全九美》里的那本。
《鲁班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记录的主要是我们熟知的木工土建之术;而这下册,也正是大家认为整本书诡谲莫测的原因所在,因为下册记载的内容几乎都是道术解法、医术和符咒法术。
更为诡异的是,在书上还明确写着“阅此书者,断子绝孙”的字样。
这就不禁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了。
说到底,鲁班也只是个手工艺人,为何书中会记载医术和法术,甚至以“断子绝孙”这种阴狠的话来警告世人?
这,就要从《缺一门》这个名字说起了。
传说当年鲁班刚刚新婚不久就被国家征召走了,因为特别想念新婚妻子,鲁班就做了一只木鸢,只需几句咒语,木鸢就能载着他飞回千里之外的家里,与妻子团聚。
妻子对这只木鸢十分好奇,有一次,趁鲁班没注意偷偷地骑上木鸢,念了那几句咒语,木鸢便真的带着她飞上了天空。但偏偏就在此时,已有身孕的妻子突然分娩,身体出血导致密法失效,最终一尸两命。
事后的鲁班懊悔不已,便诅咒了天下所有学习《鲁班书》的人有“五弊三缺”之祸。
这“五弊”指的是鳏、寡、孤、独、残;“三缺”指的是缺财、权、命。
据说在师徒传授的时候,师父也会说明这其中的利害关系,让徒弟自己做抉择。也正是有着如此可怕的后果,学习《鲁班书》的人越来越少,以至于都快被人遗忘了。
那么这《鲁班书》的下册讲的究竟是什么,能够让人如此恐惧?
《鲁班书》的下册到底讲的什么?
当然,咱没学过,咱也不清楚。但据说《鲁班书》的下册中记载的都是一些诡异害人的法术,比如隐身术、续命术、毒蛊术等等之类,甚至有能沟通阴阳两界的法子。
这上下两册,也被称为阳册和阴册,相应记载的是白巫术和黑巫术。
这白巫术就是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的,比如祈雨、驱鬼、招魂和卜筮等等;相应的,黑巫术主要是用来复仇,是具有攻击性的。
简单来说,白巫术是为了帮助别人摆脱困境和苦难的,而黑巫术则是用来整治别人的。
不过相比之下,白巫术并不算多,上册中依旧还是老老实实教你做事,下册才真的是教你搞事情……
在《鲁班书》中,有很多关于建筑禁忌的内容,有点类似于今天我们所说的“风水”。
例如在建造房屋的时候,应该选择什么时间,大门的方位该如何选取,每间房屋的空间布局和功效应该怎样分布,就连门窗的尺寸之类的细节都与这个家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联。
所以,木匠们才好利用这些门道,报复那些迫害自己的人。古籍中记载的很多故事,大多也都是讲房主找木匠来修房屋,却因自身吝啬或者觉得木匠低贱,就对木匠百般刁难,房屋建成后房主却祸事连连,苦不堪言,究其原因是木匠因为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心生不满,用一些道法之术略作惩戒。
听上去像是堪比《九阴真经》《葵花宝典》的一类书,很厉害,甚至有些阴毒,但也要所学之人付出极大的代价。在重庆巫溪一带,还一直流传着“看完《鲁班书》的人会双目失明”这样的说法。
既然与巫术挂了勾,被禁也是意料之中了。退一万步说,古代毕竟还是君权神授,就算真有与天地沟通的人,也必须是君王,怎么能让你一个小小的木匠行使了君王的神权呢?
不过,网络上的那些杂谈不足为信,除此之外倒也没有什么真凭实据来证明这些匪夷所思的法术。大多数人倒是更倾向于“自保说”。
毕竟古代匠人们的地位是很低的,虽说是士、农、工、商,但这些工匠比商人也不见得能好多少。况且在古时候,人们做工时的安全保障远不及现在,很容易发生事故导致伤残。
所以,一来为了对抗豪强,学一些自保之术也是情理之中;二来为了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将《鲁班书》甚至自己神秘化也就能理解了。
因此,综合各种原因,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书中会涉及到医学和道术的内容了。
说起书中的道术,其实也不完全是上面提到的那些有神秘力量的巫术,还有很多内容,看似迷信,其实是可以溯其源头的。
譬如《鲁班经》有一段话说:“凡伐木日辰及起工日,切不可犯穿山杀。匠人山伐木起工,且用看好木头根数。具立平坦处斫伐,不可了草,此用人力以所为也。如或木植到场,不可堆放*杀方,又不可犯皇帝八座,九天大座,余日皆吉。”
鲁班书残卷
这大概说的是工匠伐木必择吉日,禁忌穿山杀、*杀方、九天大座、皇帝八座等时间或方位,否则就会凶多吉少。
这些说法其实并不算子虚乌有,在这些工匠们的行为仪式中,我们能看到的是,他们对自然时间节律的体认、遵从与顺应,他们知晓不能任意砍伐自然树木,也知晓树木的自然生长时间节律,这是对自然的信仰和敬畏。当然,这其中也包含了帝王神权的思想,毕竟儒术当道。
除了儒家,道家本就是中华本土兴起的教派,加之“姜太公错失玉皇大帝之位”一说,木匠营造之术就和道家紧紧联合在了一起,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用“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来镇宅。
鲁班法
但即便如此,我们也无法对于书中那么多咒语和符咒视若无睹。尤其那些阴邪的黑巫术,倒是像极了电视上演的“茅山术”。不过别说,它们二者还真有点关系。
民间传说中的“茅山术“,说的其实是“茆山术”,而《鲁班书》中的法术,也是属于部分“茆山术”,但无论如何,都是那时的工匠为求自保。
我们常在故事里听人说“要想打败恶人,你就要比恶人还恶”,其实这并不仅仅出现在故事里,这些话也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面对一些恶势力,太过温和的办法终究行不通,用一些特殊的法子以求安身立命也是无可厚非。况且,就算这些都是真实的,施法之人也是要付出代价的,不是么?
大清光绪时的《鲁班经》
一株药草能救人也能害人,而那些拥有强大力量的巫术也好,神器也好,又何来黑白正邪之分呢?所有善恶黑白,不过是人的一念之间罢了。而对于人来说,内心有所畏惧,终究是件好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