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盛事临近,人员更迭频繁。有人自然到站,马放南山,采菊东篱下;有人拾阶而上,意气风发,运筹帷幄中。
有道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既已登堂入室,自然应一展鸿图大略,推陈出新,干出新业绩,造出新气象,这既是应当,更是应该。但“三把火怎么烧?却又值得用心琢磨,特别是对新官而言,更是应慎之又慎,如履薄冰。否则,仅凭一时意气,极有可能是引火烧身!
烧好三把火,首要是做实情况调研。要多临一线察实景,多向群众问实情,多思大政做实功。是燃旺改革攻坚之火,还是烧暖泽惠民生之炉,还是点燃革除弊习之炭?这都需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始终从一切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切不可凭一时意气,任性而为甚至是率性胡为!如那位让年收入不足10亿的小县却举债亿的引进人才,几把火一烧,估计在没有上级的大力扶持,该县没有个七八上十年是很难恢复元气的。当然,就其个人而言,身陷囹圄也是个悲剧!
烧好三把火,关键是要有系统思考。火从哪里烧,烧到多大程度?怎么不让火苗偏向,怎么防止心怀不轨的人趁火打劫…等等的等等事先都要有一个统筹谋划,有一个系统的实施方案。切不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也不可火烧起来了,东风来了向东烧,西风一吹朝西靠,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可前三月轰轰烈烈,过三月浇灭重来,再三月又见异思迁。中世纪最伟大的改革之一一一王安石变化,最后事与愿违,无功而沒。很多论述说其原因是用人不当,寒江却更倾向于认为是操之过急,缺乏系统设计。
烧火三把火,基础是取得群众的认可。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广大干部群众都认识到了这个真的必须烧,那三把火是绝对燃得起,烧得旺。如果干部群众都有疑虑,那就要静下心思再考虑:是烧得不对,还是认识不到位?多集思广益,然后再做抉择,把基础工作做得再扎实些。如果强势推进,成也事半功倍,败则…。像上述那位花几亿做水司楼的,估计就是过于强势,没人敢兜头给他一泼冷水清醒清醒。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此车之覆辙,后人不应不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