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神秀哑姑山 [复制链接]

1#

哑姑山,又名金斗山,宝峰山,位于汉中市以北20公里处,其集秀丽景色与神话传说与一体而独具风彩。

哑姑山有三奇:

哑姑山孤峰突起,三面绝壁,唯其南面坡势缓和。在群山环绕间孤峰独立为其一奇也。

哑姑山上有庙殿几十间,从最下面的南天门到最顶端的观音顶,其建筑布局依山就势状若北斗七星,此其二奇也。

登高俯视,周围的山峰若一朵盛开的七瓣荷花,而哑姑山位于花芯中央,此其三奇也。

哑姑山自然离不开哑姑的传说了。关于哑姑的传说很多,其中有两个最广为流传。

其一,哑姑本为瑶池荷花仙子,只因当地山地遭受疾病,下凡变为哑姑,头生秃疮,遭受人间疾苦,后受观音点化,采药炼丹,医救山民,在金斗山隐身化仙。后来世人修寺纪念,将金斗山改名哑姑山,将寺称为宝峰寺。

其二,哑姑本为山下一户村民家的姑娘,名唤宝玉,貌美,长有一头鸟黑发亮的秀发,只是五岁时娘亲去世,而后便受继母虐待。

某年某月,当地大旱,眼看庄稼要被晒死了,宝玉姑娘便决定到远处的山里为村民找水源。

宝玉顶着烈日爬山越岭找了很久没找到水,她也被渴晕倒在了路上。但她睡来后竟听到了水声。循声爬过去,但见有一碗口大的堵住了一山洞囗,水声便在洞囗里。宝玉拼尽力气搬去了石块,水便从洞囗喷涌而出。

宝玉姑娘兴奋极了,她终于找到水源了!她开心地朝山下跑去,准备把这好消息告诉村民。

而此时狂风大作,山神显神了,他警告宝玉姑娘不要把消息告诉村民,否则她会受到神的诅咒:变哑变秃,头生秃疮!

宝玉姑娘不听山神警告,执言将水源消息告诉了村民,并与村民齐心协力将山水引到了村里,村民的庄稼得救了。

由于是村民共同出力引来了水,因此村民就将小山村命名为“共力村”,这个村名现在还在沿用。但善良的宝玉姑娘却受到了神的诅咒:秀发脱落,头生秃疮,嗓子也哑了。人们从此唤她为哑姑。

哑姑还是不受后娘待见,等父亲去世后便只身来到水源处结庐修行,后化羽成仙。

哑姑成仙后,她头上梳下的秃痂化做了金子;她的肉身化做了榔榆树,这棵榔榆树树干上有斑斑点点,如同哑姑头上的秃痂,闪着金光。

另一说法是哑姑羽化后真身百年不腐,村民们将其安放在哑姑山上的真身洞中,受世人瞻容、供奉。后来文革期间怕被红卫兵破坏,便真身泥封了。

从传说故事中所知:哑姑虽囗哑头秃,但自小菩萨心肠,见不得人间疾苦。

今我踏行九曲十八拐的盘山路,慕名而来哑姑山观瞻,只见山上香火兴旺,拾阶而上,但见山门石栏上、殿门边的石虎、石狮、石猴、石花、石木,形象质朴,刀工粗犷。

山上建有三清殿、财神殿、药神殿、伽蓝殿、哑姑娘娘殿、观音殿。殿中供奉有佛、有道、有金刚,还有武神关羽。这就很有中国人的信仰特色了:万神皆可包容,但求神灵“有求必应”则可。这也就能很好地理解为何早在北宋时就实现了“三教合一”。

中国人敬神更侧重于实用主义了。在我向上攀登时,就听到一位老奶奶在虔诚的祈祷:保佑孙子早日找到工作,早日找个女朋友结婚。

一听此话,我本当发笑,可转念一想:这是奶奶对孙子的一番深厚祝福呀!所以,当我与这位奶奶擦肩而过时,我对她报以了点头微笑。

其实,对于神灵,我一向是敬而远之的。记得有高僧曾这样讲过:佛就在每个人的心中,而父母就是现实中最大的佛。敬佛,就当真心孝敬父母。我,深以为然。

哑姑山半山腰长有数棵树龄超年的古黄连木,枝繁叶茂,大概也是因为受了哑姑山仙气滋润的缘故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