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十四五开局之年,企业如何起好步,开好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的好吗 https://m-mip.39.net/fitness/mipso_7157873.html

撰文|杨筱卿谢丹丹

在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五年规划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十四五”规划,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冲锋号角。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家企业,亦是如此。

同样是五年时间,为什么有的企业披荆斩棘,很快成为行业龙头;而有的企业还增长缓慢、甚至止步不前?

答案是:缺乏战略指引!

没有战略驱动的企业,就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战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组织变革是战略落地的第一抓手。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企业如何起好步,开好局?

为帮助企业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实现高质量发展,由《企业管理》杂志社、《企业家》杂志社主办,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零牌(北京)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承办的“战略驱动与组织变革大会”于8月7日顺利召开,并举办了首场线上论坛。

大会由零牌顾问执行总裁李翼主持,中国企业联合会及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主席朱宏任,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产业经营专家、零牌顾问董事长祖林,北京中外企业人力资源协会(HRA)会长兼《战略解码》作者吕守升出席了首场论坛,并在线发表演讲。

零牌顾问执行总裁李翼主持开场

新技术和城市化,将驱动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

企业发展离不开经济走势和国家的宏观政策。不了解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战略的制定如同瞎子摸象,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针对中国的经济走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姚洋院长发表了《中国经济的新增长周期》的演讲。他认为,对任何国家来说,持续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是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新的制度。但长期来看,技术则是根本。

中国存在一些特殊性,对新的增长周期有推动作用。有以下几点特殊性:

第一,中国已经经历了十年经济调整,低效企业基本除清了,中国经济到了轻装上阵的时点。

第二,一千年以来,中国第一次站到了世界应用的前沿上。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世界第一阵营。

第三,城市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历史阶段会推动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

在中国,新技术应用已广泛展开,尤其是在AI和自动化、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应用已到达爆发期,并会推动全世界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技术要带动全面增长还是需要条件的,不是说任何新的技术都可以带动经济的全面增长。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新颖,不新颖大家就不会去投资,不投资就不可能做大。

第二,成熟,成本一定要降低,否则,不会有使用的动力。

第三,应用要广泛,一个巨大的市场,才能支撑技术发展。有时候,中国市场大本身就是一种“强”,因为它能够摊薄成本,让技术广泛应用。

除此之外,姚洋指出:中国的经济驱动力除了新技术之外,还将来源于城市化。中心城市、城市群会成为经济和人口的聚集区,而目前,中国已开始形成城市化区域,从南到北是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中游地区、四川盆地、西安咸阳地区、郑州地区、京津冀地区。年,这七个城市化区域将可能集中中国60%以上的人口。

姚洋预测:在-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培养专精特新企业,攻克产业基础薄弱难题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在《大力造就千家专精特新世界冠军企业》的演讲中表示:解决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是“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发展的头号重点。

中国工程院在分析了我国26个主要的产业现状和差距时发现:“五基”(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装备、技术软件和产业技术基础)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最大瓶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屈贤明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走了一条利用后发优势的道路。首先解决的是关系国防建设、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所需要的一系列整机成套装备的问题。对于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简单的就自己研制,难度大的就购买国外的。但是今天这条路走不通了。

尽管中央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通过举国体制来实现芯片、操作系统、发动机等卡脖子重大问题的产业基础再造。但同时,也必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依靠企业来解决这个问题。

年,中国工程院在走访宁波企业的时候,发现了一大批成长起来的专精特新民营企业,其中许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处于世界前三列,产品技术含量也比较高,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能力。

屈贤明提出:培养更多的专精特新民营企业,成为解决工业基础薄弱的有效方法,如果年,培养出-家这样的冠军企业,这一问题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这是一个机遇。只要沿着一个细分领域长期耕耘,成为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就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最后,屈贤明以江苏常州恒立油缸公司、宁波慈溪公牛集团、江苏泰州太平洋精锻科技有限公司为例,分享了他们的专精特新之路。专精特新道路,对于发展制造业和工业的中小城市、中小企业而言,是一个非常好的抓手。

企业要进行数字化转型,才能迈向智能制造高级阶段

在当前的中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深入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

新冠疫情的抗击就是典型的案例。信息技术的使用又同步加速了企业和产业的数字化进程。

在“十四五”规划中,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首次以专篇的形式论述与部署,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是今后五年以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数字化发展的行动指南。

这为广大企业在制定发展战略,构建新动力指明了方向。换句话说,企业自身也要进行数字化转型。

中国企业联合会及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主席朱宏任在首场论坛的致辞中表示: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技术引发的系统性变革,根本任务远远不是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而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整体价值体系的重构。

那么,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这一战略?

朱宏任表示,要实现这个目标,组织变革是基本保障。他认为,组织变革的策略有三个特征:

第一,组织要柔性化、决策要灵活、企业文化要持续创新与变革。

第二,财务、人力、法务等后台职能也要全面融入组织变革。

第三,使数据成为驱动企业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要素。

同时,他强调,数字化转型的组织模式,要及时迭代,而非不适当地过早固化。

在朱宏任看来,目前已有不少企业从数字化技术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应用的数字化制造的初级阶段,迈入网络化制造终极阶段,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和网络协同制造。

他认为,企业不断打造内部制造系统的自学习能力,探索运营过程的敏捷替代,并自主寻优,进而实现从设计、供应链、制造到服务的产业跨界协作,即能最终迈向智能制造高级阶段。

如何破除发展徘徊?“六大概念”赋能企业跨量级发展

了解产业与市场是基础,但对应到每家企业,如何做大做强?并使其符合国家倡导的高质量发展?

产业经营专家、零牌董事长祖林在《产业经营,如何赋能企业跨量级发展》的演讲中表示,企业要高质量发展就需要高质量的思维。

那么,如何建立高质量思维?祖林提出了“六个概念”。

一,企业发展量级概念。

构成企业量级发展的第一大维度则是营收规模。内外环境要求企业必须追求做大,如果企业不用大目标拉动强实力,有可能就会陷入衰退。

二,跨量级发展概念。

这是企业发展的第二纬度,也就是领先度。

祖林将领先度分成五个量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或某一领域的冠军、领航企业、龙头企业、国家级企业、世界级企业。

这五个量级也是企业发展的五个台阶,指引企业在求大的过程求强,获得社会认可,将社会认可变成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因为“市场有马太效应,在市场中的领先度越高,客户资源、社会资源、政府资源都很容易向企业倾斜。祖林表示。

三,追求产业经营。

企业通过营收规模实现跨量级发展,但营收1亿可以靠产品实现,营收10亿,不能单靠某个产品,而是需要业务矩阵;亿营收要多产业布局,因此企业要有产业经营的思维,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