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屈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美国黑人拒绝在公众场合吃西瓜因为西 [复制链接]

1#

为什么美国黑人拒绝在公众场合吃西瓜?

说个例子,奥巴马当选为美国总统时,网上出现了很多他和西瓜同框的PS照片,甚至《波士顿先驱报》为讽刺白宫画了一张漫画。

漫画里,一个男子跑进白宫,坐在浴缸里向奥巴马推销西瓜口味的牙膏。

结果,即便在讲究“言论自由”的美国,《波士顿先驱报》也得为此行为道歉。不要误会,它不是为讽刺白宫道歉,骂总统从来不需要道歉,它是为“向黑人总统推销西瓜味的牙膏”这一元素道歉。

西瓜,在如今讲究政治正确的美国,是一个不能触碰的雷区。因为,西瓜在美国,代表了对黑人的歧视。

一、西瓜与黑人

我们中国人可能不懂,西瓜又甜又香又解渴,简直是“消暑神器”,咋个就跟歧视扯上关系了?

其实,西瓜这东西,早在诞生之初就不受欧洲上层贵族的待见。

理由有以下几点:

1、西瓜的红色汁水象征不好;

2、吃西瓜汁水四溅,容易弄脏衣服和手;

3、吃西瓜时很难保证姿势雅观。

于是,好好的一个西瓜,沦为“不洁”的象征,只有底层人士和乡巴佬才爱吃。早期的美国人作为欧洲国家的移民后裔,自然全盘接受了这个观点。

他们种植西瓜,往往是为了赏赐黑人奴隶。

后来南北战争爆发,黑人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

那些奴隶主和种族主义的白人,看见黑人在自己的地盘上抱着西瓜美滋滋地啃,气大打一处来,就变着法地羞辱他们。

当时掌控舆论的白人,把黑人和西瓜联系在一起,通过影视、文学作品、漫画、报纸等形式,将黑人爱吃西瓜的行为诋毁为“懒惰、无知、能力低下”等负面行为。

又说西瓜子跟黑人的小孩一样,既生得多又长得黑,抨击黑人生育能力强。(其实这点我就不懂了,生育能力强怎么就成为缺点了)

还有一些白人,将黑人与炸鸡也联系到一块。

总之,怎么诋毁怎么来,就是为了在精神上羞辱黑人,从而给黑人带上“精神枷锁”,让他们自觉低人一等,理应受到白人管理。

这个手段,跟前些年某些拿钱的公知各种大肆宣扬“我们比外国人素质低”如出一辙,就是为了在精神上打击你,从而控制你。

二、黑人对“西瓜形象”的反抗

随着民权运动的兴起,黑人逐渐开始觉醒,也开始有意识地反抗“西瓜形象”。这种反抗,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最早的反抗,来自于影视、音乐等传播较广的艺术形式范围。

年,著名导演大卫·格里菲斯拍摄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上映,讲述了白人和3K党一起毁灭黑人建立所谓的“黑人王国”的阴谋。

这部电影,现在还被主流影评圈认为是世界电影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式电影。

然而,这部电影中,黑人是典型的反派,且在影片中拍了不少黑人大吃西瓜的镜头,歧视意味不言而喻。由此可见,当时在银幕上,黑人的西瓜形象多么深入人心。

为此,在年电影《乱世佳人》的拍摄现场,黑人女演员麦昆夫人第一个站出来反抗。当时导演按照惯例希望她拍摄吃西瓜的镜头,她断然拒绝:

“我可以按照你们的要求表演,除了让思嘉打我和吃西瓜,因为那太过愚蠢。”

这是美国黑人第一次在公共场合在银幕上对西瓜形象的首次公开反对,意味着黑人开始觉醒,开始反抗白人对自己的歧视。麦昆夫人,是当之无愧的巾帼英雄。

后来在年,著名黑人乐师赫比·汉考克创造了一首歌曲《西瓜人》,来重塑黑人与西瓜的形象。

他说:“西瓜有什么问题吗?西瓜人有什么问题吗?我要重塑这西瓜人这个形象。”

影视音乐圈里的黑人反抗无疑是有效的,年就有公司上映了同名电影《西瓜男人》,讲述一个白人有一天突然变成了黑人,从最开始的不能接受、受尽歧视到后来的爱上西瓜炸鸡、爱上黑皮肤的故事。

说明了黑人白人都一样,不会因为“肤色”有高贵低下之分。

除了文艺传媒界对西瓜形象的抵制以外,黑人民权运动领袖和各阶层黑人都开始在各种场合抵制西瓜。

年,马丁·路德·金曾在克洛泽神学院学习,被邀请参加聚会时,餐桌上就有西瓜。他认真说道:“我不愿让人看到吃西瓜的样子,因为很多人将西瓜与黑人联系在一起。”

年,弗吉尼亚第一银行的一名黑人职员向当地法院状告自己的上司,因为他的上司老是骂他“西瓜人”“西瓜小子”等等,这是对他的侮辱。

后来,这名黑人胜诉,上司赔偿美元,他则从银行辞职。

这种事情,当时在美国发生的非常多。黑人们从上到下、各个阶层,全部一起来抵制“西瓜形象”,也因此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过犹不及的抵制,到底是对是错?

年,美国消防员罗伯特·帕蒂森入职底特律第55消防队。他带了一个西瓜作为入队的礼物,还绑着漂亮的蝴蝶结,结果被视为搞种族歧视被解雇。

在如今讲究政治争取的美国,西瓜这种水果竟然成了一个不可触摸的雷区。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因为黑人本身是喜欢吃西瓜的,这是多年以来的生活习惯。结果,为了消除白人眼中所谓的“西瓜形象”,大多数黑人竟然不能在公共场合吃自己喜欢的美食,这岂不是另一种悲哀。

这个情况,困扰着好吃的黑人们。如一次聚会上,当黑人作家左拉表示想吃个西瓜,结果激怒了在场的黑人同伴。

而另一名黑人作家约翰·怀德曼虽然承认自己从来不吃西瓜,但也认为自己“听任别人剥夺了我的一种淳朴的享受。”

实际上,白人所塑造的“西瓜形象”,的确深入了黑人的内心,切实把黑人和西瓜联系到了一起。

这种文化符号歧视,光在各种场合上抵制,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只有自身种族强大,自身内心强大,才能真正正视和调侃这个形象。

黑人喜剧演员格里高利就是这样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他曾在飞机上购买了两张头等舱的座位,自己坐一张,另一张放了一个大西瓜,以表达对白人的嘲讽,并希望将西瓜作为黑人勤劳肯干的骄傲象征。

可惜,如他这般内心强大的人并不多,所以才有了“在美国不能随便在黑人面前吃西瓜”这一说。

王阳明曾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清朝灭亡后,也有“头上的辫子好剪,心中的辫子难去”一说。可见,思想控制、文化植入是多么的可怕。

希望我们中华儿女,也能内心强大,不要被外人影响,总认为月亮都是国外的圆。不然,搞到最后你连西瓜都吃不了。

做个自信的中国人,真没那么难。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